【最初的梦想】
搬离都市村庄
8月11日夜,暴雨,停水停电。
这样的生活,22岁的应燊(shen)不是第一次接触。从2012年6月大学毕业到郑州打拼,应燊就在刘庄一个高层民居里栖居,每月房租240元。
“最头疼的是挤公交。”应燊无奈地说,因为衣食住都很方便实惠,他再三比较才选择在“挥汗如雨”的刘庄定居。
应燊来自南阳桐柏县一个普通家庭,2012年在周口科技学院机械数控专业毕业后,怀揣着“一定要在郑州混出个样儿”的信念来到郑州,开始了“充满压力和挑战”的都市生活。
8月12日上午10点,记者见到正在楼下打电话的应燊,“今天身体不舒服,请了一天假。”谈起信念,应燊说,那是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天睁开眼就能听到窗外嗡嗡的人流声和汽车的轰鸣,“特别有劲,这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
为了寻求较高工资,应燊放弃大学所学专业,在经三路一家公司做网络营销,主推软件,每天在写字楼里“朝九晚六”地生活。“这不是我最想从事的工作,只能说是糊口。”应燊说,他来自农家,双亲擅长养鸡鸭牛。业余时间他常和朋友一起到郑州的肉禽市场走动,琢磨市场。“我给自己5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养殖创业的计划。”
说起目前最需要的,应燊想“搬出都市村庄”,这让记者感到意外。“生活上这里的确很方便,但我无法容忍把每天3个小时浪费在公交上。”应燊说,长时间挤公交让他烦躁,每次下雨下雪后的停水停电又让他无奈,“换个工作,找个小区和朋友合租是今年计划内的事情。”应燊认为,无论在不在都市村庄,这段“起点之旅”都将让他终身难忘,为理想而战都不会终止。
【记者手记】 8月12日,周一,接近中午,刘庄仍然活跃着不少“应燊”一样的身影,他们步履匆匆,神情坚毅,就着豆浆,啃着杂粮煎饼,向路口公交站牌处、向着梦想奔去……
【奋斗中的无奈】
回不去的忧伤
在刘庄还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为让孩子享受城市的优良资源,他们在郑州奋斗了一些年头,但拥有一套房子仍然遥不可及,面对回与不回家乡的选择,他们坚定地选择了后者,“不为自己,只为为孩子挣个好前程。”
8月12日,在刘庄街头,记者见到一岁半的一波和奶奶耿女士,提起一波的爸妈,耿女士有些生气:“家里房子盖得好好的,啥都不缺,非得在这儿买房。”
耿女士一家来自安阳滑县焦虎乡,儿子小刘今年23岁,2007年来郑时,啥都做过,跑运输、拉水果、卖早点,如今和儿媳妇一起做绿城快运。“可忙呀,早上五六点就走,晚上快十点才回,甚至更晚。”耿女士说,孩子撂在家里,忙起来一周见不到。
12日晚上10点,刚回到家的小刘给记者打来电话,“我们还年轻,辛苦点没啥,一切都是为孩子着想。”说起来郑6年的艰苦打拼,他叹了口气,“干啥都不容易,到这份上了,回家真是丢人。”目前他和媳妇儿的工资还算可观,但买房还是有些差距。“郑州的机会多,我们不相信买不上房。”
【记者手记】 和小刘一样的,还有很多。都市一天天拉大,他们一天天偏远,却心系着城市“华丽丽”的房子,“不为自己,只为孩子”,这是他们的梦想和在人潮中奋斗下去的精神动力。
【华丽的蜕变】 “凤凰男”的事业梦
“青春是什么?”在25岁的王松龄看来,就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王松龄2010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大学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后,王松龄在郑州刘庄租了一个小单间,做起了公司“配音员”,“我没有任何的专业功底,就是爱好。”
王松龄说,当时郑州一家配音公司不嫌弃他,留他工作,“那一年里我学会了很多专业上的技能。”一年后他离开了公司,搬到陈寨居住,并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说是工作室,其实有点浮夸。”王松龄说,为避免杂音,在墙壁四周扯上布条,配上电脑和简单的设备,既当工作室也做生活蜗居点。“在那么多间马蜂窝似的小房子里,都有着一个大梦想。”
“都市村庄里,一是生活方便,二是花销不大,适合创业起步者居住。”王松龄说,“即便不盈利,也从没有想过放弃,常常工作到深夜。”
2012年5月30日上海卫视录播《东方直播间》录制名为《“凤凰男”的事业梦,你理解吗》一档节目。在节目中,王松龄受到许多专业出身的配音演员和一名配音专业学生的质疑,尤其是职业配音演员汪俊的直白否定。
这段往事,王松龄并不愿意提及。“一个人有目标,什么都不怕,无论起点多低,只要你敢做、善学,一样能做得很好”。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