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境内融资成本的上升和相关政策的收紧,中企开年后再次开启海外发债“补血”模式。Wind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境内房地产企业已公告计划发行的海外债券就达到24只,发行总额约1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升103%。
伴随境内融资成本的上升和相关政策的收紧,中企开年后再次开启海外发债“补血”模式。Wind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境内房地产企业已公告计划发行的海外债券就达到24只,发行总额约1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升103%。与此同时,今年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同样发债迅猛,仅2018年前两个月发行量就达22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高。业内人士预计,中企海外发债规模今年有望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或达到2000亿美元。
新年伊始。房企海外发债迅速升温。其中最大的一笔是1月31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拟发行2023年到期的180亿港元(约合23亿美元)可换股债券,票面利率为4.25%。其次则是碧桂园于1月10日发布公告,拟发行2023年到期2.5亿美元优先票据及2025年到期6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分别为4.750%和5.125%。
对此,天风研究报告认为,随着非标融资受限,房企外部融资渠道面临大幅压缩。不过,从境外融资渠道来看,2017年全年,房企境外融资再创新高,这一趋势从去年延续至今,在今年1月又形成一个小高潮,目前来看,境外融资渠道仍是房企融资来源的重要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和房地产行业一样,近年来受到监管部门密切关注的地方投融资平台,今年的境外发债增速同样迅猛,仅2018年前两个月发行量就达22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4年三年间仅有三只地方投融资平台海外债券发行,但自2016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境外债券融资开始提速,2015年至2017年分别为48亿美元、109亿美元和89亿美元,并且越来越多的中西部省份也开始进入境外发债的行列。
事实上,从去年海外发债的中资企业类型来看,除了长期以来的发债大户央企之外,房地产企业和城投类企业也占据重要一席。Wind数据显示,去年房企海外债发行数量已达74只,实际发行规模超过366.58亿美元,继续刷新历史高位,且较此前两年发行总和增逾99.4%。(记者 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