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0.1亿元,是2012的3.4倍;手机产量2.99亿部,是2012年的4.4倍,年均增长约4000万部;航空货运完成50.3万吨,是2012年的3.3倍……
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唯一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航空经济先行区。如今,它已经五周岁了。
五年过去了,航空港区圆满完成“打基础、成规模”目标任务,转入“立新城”的新阶段,一个机场小镇转变为国际化生态宜居宜业航空新城。
【成绩单】
航空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过去,河南、郑州受“不沿边、不靠海,地处内陆”的区位限制,对外开放受到了很大制约,难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这五年,对郑州航空港区来说是不平凡的五年,更是跨越式发展的五年。
2017年,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0.1亿元,是2012的3.4倍;手机产量2.99亿部,是2012年的4.4倍,年均增长约4000万部;航空货运完成50.3万吨,是2012年的3.3倍……
2018年3月7日,在航空港区2018年度工作会议上,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健公布的这些数字,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振奋。
盘点
国际立体
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
随着机场二期建成投用,郑机、郑焦、郑开城铁与城郊铁路引入机场,高铁南站开工建设,郑州“米”字形高铁快速形成。
“三纵两横”的高速路网与“三纵一横”的快速路网初步建成。郑州机场客货运跃居中部双第一,货运排名进入全球前50名,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国际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呈现。
盘点
全产业链多集群发展
航空港区连续五年招商引资超千亿元,友嘉、惠科、华锐、合晶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入驻,现代产业基地初步形成,由单一企业转变为全产业链多集群发展格局。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实现了“从一个苹果向一片果园”的转变,入驻企业188家,累计投产项目60个,2017年手机产量2.99亿部,占全球手机供货量的1/7。
电子商务产业“从无到强”,2017年跨境电商出口排名全国前列,全省占比超过七成,交易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河南首家飞机租赁业务落地航空港区。
盘点
内陆功能最全
效率最高的通关口岸体系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建设全部完成,率先实施选择性征税、港仓内移等一系列改革创新,2017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374.5亿元,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目前,相继建成投用电子口岸、口岸作业区与肉类、活牛等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构建起我国内陆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通关口岸体系,现已成为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进口货物分拨中心。
盘点
政府权力“做减法”
市场活力“做乘法”
过去的五年,航空港区率先实现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电子营业执照、工商登记名称预核准、三证一章等改革创新。获批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引智试验区”“人民币创新试点”“增量配电改革试点”等,成为我国内陆政策叠加最多的一个特别区域。
通过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截至2017年底,航空港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8678户,注册资本1544.31亿元,分别增长59.3%、25.1%。
盘点
机场小镇变身宜居小镇
航空港区的基础设施覆盖超过200平方公里,空港片区基本成熟,古城、双鹤湖、会展物流三个片区初具规模。
省立医院开诊,三甲医院实现零的突破,已形成15分钟就医服务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园博园、双鹤湖、苑陵故城三大公园单日最高游客量超过15万人次。全区绿化面积1436万平方米,一座生态宜居、科技智慧的航空都市正在快速形成。
【未来】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
力争比全省高5个百分点
进入新时代,航空港区将以“五大工程”突破,带动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全力推进开放工程,着力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工程,着力打造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先行区;全力推进提质工程,着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航空都市;全力推进创新工程,着力打造航空经济创新引领示范区;全力推进民生工程,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马健说,未来五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力争2022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万亿元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