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第一步,会面临不少门槛。而首个难题是户口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意见出台四大举措。
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变成市民,如何提供人口转移的便捷“通道”?城市如何练好“内功”,迎接大量农业人口转移?为此,河南省政府制定《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62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有不少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比如具有合法固定场所的进城农民,均可以入户,购买首套房,给予补贴或贷款贴息等。
户口|城镇具有合法固定场所均可以入户
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第一步,会面临不少门槛。而首个难题是户口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意见出台四大举措。
关键词:激励
农民进城,村里的耕地怎么办?
为保障进城农民的权益不受损,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农业人口转移激励机制。比如,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关键词:放宽
意见指出,鼓励各省辖市县(市、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凡在城镇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包含租赁房屋)的,不受房屋面积限制,均准予入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职学校毕业生、农村升学学生和参军进入城镇、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
关键词:扩大
对于我省全面推行的居住证制度,仍然有个问题,凭着居住证,能否享受与城市同样的公共服务,这才是关键。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意见鼓励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不断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提供的公共服务范围,缩小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避免居住证与基本公共服务脱钩。
关键词:保障
农民进城了,户口问题解决后,还有居住、教育、就业、医疗等一系列问题。能不能留下来,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意见认为,要切实满足外来应保障人员基本居住需求。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就近入学政策,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接受学前教育。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全省范围内医疗费用异地结算;推动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平等享受待遇。
住房|对农业转移人口购买首套房给予补贴或贷款贴息
农民进城后,住在哪里?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能承担住房的压力?为稳定农民们住房的需求,意见明确指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购租并举为主要方向,加快建立购租并举、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
意见认为,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将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加快推广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住房租赁市场租房居住,实现由实物与租赁补贴相结合逐步转向租赁补贴为主。
意见认为,要培育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支持其通过租赁或购买社会闲置住房开展租赁经营,引导住房租赁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新建租赁住房。加强房地产市场调节调控,推动各省辖市、县(市)加快编制本地住房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住宅用地年度供应规模、住房建设总量、供应结构、空间布局和开发时序。
要鼓励引导农民进城购房,对农业转移人口购买首套房给予补贴或贷款贴息,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农村居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加大对农民进城购房的金融支持。
配套|“十三五”末全部县及具备条件的乡镇、产业集聚区通上管道天然气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从农民变成市民,城市能否承载?城市该提供哪些配套性支持?意见指出在房屋、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城市应练好“内功”。
首要的是,实施棚户区改造行动计划和城镇旧房改造工程,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其次实施道路交通畅通工程,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打通丁字路和封闭街区,加快建设快速路,优化主次干道功能,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积极推进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对于市政公用设施,意见指出,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争取到2020年城市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8%,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制镇实现全覆盖。
引导天然气管道向用气市场集中、规模较大、管道经济效益较好的乡镇及产业集聚区延伸,力争到“十三五”末全部县及具备条件的乡镇、产业集聚区通上管道天然气。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00公里左右,城市建成区20%以上、县城1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在城市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城镇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增加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光纤到户覆盖城市所有家庭,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0%。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争取到2020年,6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县形成2-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