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中村承载着很多人的回忆,很多年轻人从这里一步步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升职了、买房了、结婚了,扎根在了这座城市,但他们不愿意将家的概念定义成那昏暗的小房间、飘着杂味的卫生间、没有安全感的睡眠。
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要求严格按照规划配套建设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办公用房、卫生服务中心、文化站、停车场、警务室、绿地等公共设施。
十二五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郑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可以说,十二五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勇于担当奋力拼搏的五年,是省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五年,是郑州民生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的五年,是在郑州发展史上浓墨重彩、必将留下痕迹的五年。
五年的发展和变化,生活其中的市民有切身的感受,参与建设的人们有鲜活的记录,专家和社会各界也会有各自独到的观察、评价和建议。即日起,郑州报业集团所属《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手机报及数十个“两微一端”等新媒体集群联合推出“我看十二五郑州这五年”大型系列报道,我们把头版头题和重要版面留给普通市民,留给生产和建设一线的劳动者,留给为郑州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留给关心郑州、支持郑州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倾听他们最真实、最动人的讲述,从他们的字里行间、话里话外感受他们的喜悦和激动,感受郑州五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各位读者的参与,如果你有关于郑州建设发展的难忘故事、精彩图片;如果你对郑州未来的模样,有着美好期许、展望以及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管是文字、图片、视频、动漫都可以发送给我们,我们将认真梳理后予以刊播,期待着与你们一起共同记录城市成长的脚步,共同感受城市变化的律动。
搬进新社区
生活大变样
黄岗寺社区居民 贾惠珍
三年前,黄岗寺给人的印象是“握手楼”“贴面墙”、配套设施落后。
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要求严格按照规划配套建设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办公用房、卫生服务中心、文化站、停车场、警务室、绿地等公共设施。
如今,位于工人路上的黄岗寺小区有一栋3层高的便民服务活动中心,仅一楼大厅就有1000多平方米,村里红白喜事都在这儿办,被称作“幸福大礼堂”。二楼有村史展览、书画交流、图书借阅,也是孩子们放学后阅读和写作业的地方。三楼健身场馆深受年轻人喜爱,舞蹈课堂则把跳广场舞的大妈也吸引了过来。
其中,二楼的图书阅览中心是二七区图书馆联盟的一部分,也是棚户区改造的新试点。看着孩子们在这里快乐阅读,我们感觉很幸福。
搬进有高楼、有花园、有便民服务活动中心的新社区,“村民”变“市民”,房产收入、集体分红、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就近就业有了保障,大家的生活和思想观念也跟着转变了。
讲述·办事处人员
生活水平提高
不止一个档次
西流湖街道办事处 魏少杰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实现“居者有其屋”,并且住得安心、舒心,更是人生中一大幸事。
本月初,白庄村1575套安置房分配工作圆满结束,208户村民通过阳光、透明、公平的抽房程序,心中期望已久的新居终于尘埃落定。
白庄村是西流湖街道辖区首个安置房回迁项目,村民在抽号分房那一刻,都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盼。
村民说:“从改造到回迁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现在村里人的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讲述·公司职员
乐享棚户区改造带来的美好
郑煤集团 暴敏冬
三年前,中原西路附近的城中村开始改造,当时我就在想,再过三年这里的一切将大不同。
三年后,中原西路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拥挤不堪、道路泥泞的城中村没有了,换来的是绿荫成行的生态廊道、南水北调主干渠,还有环境秀美的西流湖公园。老人和孩子有了休闲娱乐场所,晨练的人有了安全方便的场地,骑行一族在生态廊道专门铺设的自行车道上,享受着绿色大自然的气息……
对于我来说,每天走路上下班是一种享受和乐趣。穿过西流湖公园的一隅,走过中原大桥时可欣赏南水北调的碧波,再行走于生态廊道的人行道上,看两旁的银杏叶向我招手致意,仿佛置身于林间小路一般。一路走,一路看,享受着大棚户区改造带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