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型城镇化是继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开放的体制红利等之后的最大红利,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驱动力量。
两会上,多位省政协委员表示,新型城镇化是继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开放的体制红利等之后的最大红利,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驱动力量。
一个现实
我省城镇化率
比全国低了10%左右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从改革开放至今,已进行了30多年。201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3.73%,我省的城镇化率为43.8%。
这些年,我省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根据规划,2015年我省城镇化率要提高1.9个百分点左右,达到47.1%,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左右。
省政协委员陈益民说,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相比,河南低了10%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问题在于河南企业数量太少
应加大工业化的力度,企业多了,需要的工人也会增多。
——省政协委员陈益民
在陈益民看来,河南企业数量太少。2012年底,全国有企业828.7万家,河南有企业28.3万家、在全国排第十。我省GDP在全国排第五,GDP排名前四的省份,“它们各自的企业数量是我省的2.5~3.5倍”。“我省的人口数量并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约束了我们城镇化发展的水平。”他说。
把农民赶到楼上 那不叫城镇化
城镇化需要从大城市周边辐射。
——省政协委员张晓盈
“新型城镇化,不是‘造城’,也不是简单将农民赶上楼。”张晓盈说。“把几个村子拆了合并,到一处建楼房,把农民聚合起来,这并不叫城镇化。”省政协委员、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张景林说。
事实上,一些农民“进城上楼”,利益得不到保障,无法安居乐业,生计都成了问题等,都成了城镇化的“内伤”。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将产业带和城镇化结合起来
搞新型城镇化,实际上是把人集中起来,进行产业化。
——省政协委员吴水林
在吴水林看来,新型城镇化一定是在有产业支撑前提下的城镇化,没有产业作为支撑,没有创造就业机会,是很难留住人的,“这次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1500个亿元产业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将产业带和城镇化结合起来,把小城镇变成一个以产业做支撑的区域。”
要让农民工享受“同城待遇”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过得好。 ——省政协委员张树才
我们统计城镇化水平时,把在城市里就业6个月以上的都算作城镇人口。如农民工群体,只在统计上实现了城镇化,享受不了优质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人口城镇化,核心是稳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问题、同城待遇问题,抓紧制定并有序实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农民工并逐步实现均等化。”吴水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