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吴金印:一方金印在民心(下集)
  • 2014年02月19日 07:54

  •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吴金印带领唐庄人民成功改造荒山,自己却从不贪功

  吴金印带领唐庄人民成功改造荒山,自己却从不贪功

  【编者按】

  昨日21:25,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群众路线大讲谈》第二十一期节目,东方今报今日刊发播出台本,以飨读者。

  【主要嘉宾】 姚桓(北京市委党校教授)韩莅平(唐庄镇原镇长)

  孔卫明(唐庄镇政府干部)

  【主持人】大家好,上周节目中播出了河南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扎根基层40多年,带领群众开山造地、为民谋利造福的先进事迹。吴金印带领下的乡镇取得辉煌成绩,到底靠的是什么法宝?我们继续请唐庄镇的干部群众和北京市委党校的姚桓教授一起来探讨。先来看看唐庄镇行之有效的“土政策”。

  给干部立下“四不四同”规矩

  【短片】党员干部怎样才能让干部不脱离群众?多年来,吴金印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和唐庄镇干

  一起立下“四不四同”的规矩。

  “四不”就是:身不懒,积极参加劳动;嘴不馋,到村进厂不喝酒、不吃请;耳不聋,倾听群众意见;手不长,不拿群众东西。

  “四同”就是:同吃,驻村干部不准单独起火,一律到群众家交钱吃派饭,不准喝酒;同住,驻村干部不准住村委会,必须住到军烈属、五保户、困难户家里;同劳动,每个干部自备一套劳动工具,每年20个义务工;同群众商量,村里制定重大决策前,驻村干部要跟村民商量。

  每逢单月都请群众评价驻村干部

  【韩莅平】“四不四同”政策很严,但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变样。因为什么?第一,吴书记模范带头作用,第二就是唐庄镇党委有一套完整的督促检查的制度。

  【主持人】什么制度?

  【韩莅平】唐庄镇每逢单月,乡领导班子下到各个村去,听取群众对驻村干部的评价,看他到这个村来住了没有,参加劳动了没有,有没有违反镇里的规定。逢双月,召集各村党支部干部到镇里头开会,听取他们对镇干部驻村劳动情况的评价,好的进行表彰奖励,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四不四同”是基层版“八项规定”

  【主持人】姚教授,我觉得唐庄镇的“四不四同”和我们现在的“八项规定”异曲同工。

  【姚桓】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八项规定”的中心就是转变作风,反对特权,密切联系群众。吴金印同志创立的“四不四同”,从基层干部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怎么反对特权,防止脱离群众。

  80后公务员扎根工地把荒山变良田

  【短片】现在唐庄同时进行着8个土地整理、荒山治理项目,有22个工地。在金门沟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工地,记者见到了唐庄镇80后公务员孔卫明。2012年,小孔考取镇里的公务员,一报到就和几位镇干部一起,驻扎在荒山治理的现场。

  【主持人】小孔,公务员非常难考,你都考上公务员了,却要去工地上,心里有没有不舒服?

  【孔卫明】刚开始一听说去工地,都有点蒙了。吴书记找我们谈心说,李克强总理说过,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什么叫民之所望?只有到群众当中去,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之所望。

  【主持人】当时你理解了吗?

  【孔卫明】当时很感动,但还是有点别扭。

  【主持人】在工地待了多长时间了?

  【孔卫明】一年多了,现在愿意留在工地。我在的金门沟,是雨水冲刷形成的千沟万壑,都是荒山荒坡。现在看到“坡改地,地穿衣,荒沟变良田”,很激动,很有成就感。

  【姚桓】吴书记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传统,正通过一些有力的措施,由咱们年青一代的公务员传承下去。

  吴公山改名唐公山的背后故事

  【短片】唐庄镇的西山上,“唐公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护林员李庆一说,西山原本是一座荒山,吴金印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把它变成了“花果山”。去年6月,几个老伙计趁着吴金印不在家,把“吴公山”给刻在了西山上。还没来得及庆功,就被吴书记改成了唐公山。

  当时吴书记说:“我的脸都红了。这山变样,是全镇人民的功劳,如果说是吴公山,我就成了大‘贪污犯’了,把全镇人民的功劳都划我名下了。唐公山是咱们唐庄人民干的。”

  【姚桓】吴书记的话说得非常好,不做功劳的“贪污犯”,他摆正了自己和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吴金印的事迹就是我们群众路线的活教材。我觉得贯彻群众路线不仅要像吴金印那样有好的思想作风,还要学习他的一些做法,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

  【主持人】没错,其实联系群众不抽象,像吴金印这样对待群众,切切实实地为群众着想,和群众的关系必然会坚如磐石、牢不可破。

责编:刘天娇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