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康复中心蹲点日记(之二)
  • 2013年11月21日 07:59

  •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河南电视台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特别报道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康复中心蹲点日记(之二)

  □河南电视台记者 爱文 冬贵 建伟

  岳晗 伟杰 韩宁

  东方今报记者 王秋欣/文 沈翔/图

  有人说,康复治疗就像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持久战,它的胜利更是需要医生、病人、家属的协同作战,所以时间在这里成了见证人间冷暖的利器,亲情、爱情、友情,在这里经受着病痛的考验。在康复中心,有这样一对母子,在亲情的碰撞中,磕磕绊绊走在康复路上。

  70岁老母亲带着儿子做复健

  一天早晨,当其他病号还都在睡觉的时候,一对母子已经洗漱完毕,他们的争吵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最终,这位妈妈拗不过儿子还是给他穿上了袜子。老妈妈说,之所以那么着急是因为她要和儿子早点到楼下锻炼身体。

  1.8米多的大小伙子在前面走着,还不到1.6米的老妈妈在后面监督着,虽然身高体重都极为悬殊,但老母亲却显得比儿子精气神更足。老妈妈告诉记者,她儿子衡红忠,今年已经38岁了,而她马上也要70岁了,家里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每个家庭成员感情和经济上都难以接受。

  “儿子是运动员出身,身体特别好,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会得病。”提起儿子生病的原因,衡妈妈又气又恼:“他血压高,但是不太注意。那天喝了一点酒,突然脑出血,一下得这么大的病,这么早,经历这么大的磨难。”

  “我不是总是盼他好嘛”

  衡红忠的脑出血,光开颅手术就花了14万元,还连累家人借了一屁股外债。手术后的他,身体左半边的运动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要不要到康复中心继续治疗?家里人出现了分歧。

  今年8月1日,衡妈妈只身带着儿子再次就医。“我不是总是盼他好嘛,所以我说这个院必须得住。”为了让儿子早日康复,衡妈妈对儿子就显得格外严厉。除了日常训练的上午、下午8堂课,还要求儿子早晨和晚上下楼锻炼一个钟头,可这样的强度别说一个病人,就连正常人也有点吃不消,母子之间的摩擦也就在所难免。

  衡红忠嘴上说不发脾气,却一脸的闷闷不乐,锻炼也很消极,这让一旁的衡妈妈忍不住跑出去抹眼泪。原来,家里其他人不仅不愿再为衡红忠康复花钱,就连儿媳也早已提出要求,如果红忠不能恢复到生活自理,他出院便面临着离婚。

  严苛的训练终于有了效果

  还好,儿子的病情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下,有了很大的起色。“有天早晨,我在下面陪着他遛弯儿,突然发现他能蹲下了。”衡妈妈高兴坏了。

  衡红忠也很激动:“从我得了这病,我就没再蹲下来过,一年了,终于有进步了。”

  因为这一阶段的治疗已经有了成效,衡妈妈和儿子决定出院,在家巩固治疗。走的那天,医生护士都出来送行,衡妈妈眼泪又下来了:“大家都在帮我们这个家,我们一定努力,让孩子尽快康复,不让家散了。”

  记者手记

  衡妈妈说,她和儿子原本都是急脾气的人,可儿子突然脑出血,手脚受限行动不便,情绪暴躁在所难免。而一向急脾气的她,就必须改变,因为她一直牢记医生的话,这种病只有靠“耐心、恒心、信心、决心”才有可能尽快康复,所以她一直努力着、改变着、坚持着。

责编:刘天娇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