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袁野 实习生 张丽静)2015年3月18日,郑州市规划局发布的《国道107郑州境改建工程规划方案》,将郑州推向了另外一个发展阶段—“五环时代”。郑州的城市规模也由大型城市向特大型城市转变,城市布局发生变化的同时,对人们现有的居住环境带来了挑战,也使更多的中原人没有了“家”。
大郑州崛起 五环时代到来
早在几年前,关于郑州五环的呼声就日渐高涨。在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看来,大家之所以对五环如此关注,是因为“它是郑州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是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框架拉大最直接的体现”。
从三环到四环,再到五环,郑州正在逐步完成特大型城市的身份蜕变。据此前媒体报道,本次在郑州市规划局《国道107郑州境改建工程规划方案》中,作为五环东线设计的国道107,就是郑州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的最好例证。本次五环规划完成后,将有助于郑州向2020年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的目标冲刺。
宋向清认为,五环的改造升级,将使得各个组团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人们出行更加便利、资源配置更为均衡,对促进郑州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非凡。
大城崛起的五环时代,将带来城市生活方式的巨变。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背景下,城市规模将不可避免地向特大型城市转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将不断地调整,人居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变。
传统建筑没落 人文精神缺失
在郑州经济迅猛发展,“疆土”逐步拓展的过程中,郑州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精神在钢筋水泥的大厦中湮没殆尽。郑州作为中原文化腹地,曾经的文化古都,历来都是以文化彰显其地位。在郑州逐渐迈入世界国家大都市的步伐中,历史文化却慢慢地被遗忘了。根据映象网对网友做的一项调查显示,郑州地区40%以上的网民普遍反映郑州的文化和人文精神正在慢慢缺失,对于郑州的发展抱有一种失望的心态。
今年7月份,映象网以“郑州文化的缺失”为主题对“任家大院”的主人任金岭进行了人物专访,“任家大院”是郑州市区四环内仅存的一幢保存相对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清代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已有230多年的历史。现在随着拆迁,大规模的楼盘建设,即将被32层住宅楼所包围。任金岭为了包括古宅,保存郑州仅存的文化遗址,表示“出一个亿我也不卖。”可见,中原人普遍都是有“家”的情怀的,愿意守护老宅,不愿住在“洋房”中。
郑州现在正处于“猛拆迁,狂建房”的浪潮中,很多具有中原特色和文化的建筑都在这场浪潮中消失殆尽。中原人已经忘记了他们最初的“家”是什么模样,也已经记不起原来的老宅建于何时了。现在的住所不过是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房子,已经没有“家”的概念和温暖了。
寄托乡愁 回归“老家”
郑州的城市规划范围已经扩展到五环,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不仅使郑州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环境污染使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感到强烈的不满,而且他们也没有了“家”,都市里的漂泊更加唤起了他们对“家”的思念和渴望。
在郑州的郑上新区峡窝镇,有一个古老的村落“方顶村”,那里曾经养育了无数郑州人,是很多现代郑州人的“家”,青色的瓦砾沾满了时光研磨的痕迹,散发着古老的韵味。屋檐翘首,姿态各异,以一种优雅的姿势细数着自己的年轮。一条条曲折蜿蜒的青石小道,带你走进曾经的故居,这里就是“乡愁”的所在!
方顶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在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小路静幽,依山傍水;在这里,文化气息浓厚,青砖红瓦,另人身心舒畅。
就在这片充满历史文化和乡土气息的土地上,德宝集团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在方顶村古文化的基础上,重建新时代的古村落文化,打造最适宜人类生活的生态居住地,建设最具中原特色的文化部落。
德宝集团在做的不是建房子,而是为中原人的思乡情怀找一个安放的“家”,德宝方顶以“回归最真实的自我,给懂生活的人,一个身心向往的田园”为理念,力求复原最真实的乡村部落。乡村的“纯朴”与都市的“虚华”形成鲜明的对比,洗涤千帆过尽的浮华,感受生活的真谛。
“郑州现在都在拆老房子,而我们却在建老房子,这种“逆行”源于我个人的经历。我现在已经找不到童年时候那种老房子,老家的感觉了。我觉得很多人应该也有我这种思乡的情怀,所以我就修缮、重建了方顶,就是给河南老乡提供一个寄托乡愁的场所!”德宝方顶董事长曾锋如是说。
传承中原的建筑文化,弥补和打捞中原缺失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给郑州人建造属于自己的“老家”。五环时代的郑州,这里可以安放乡愁。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