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了河南省舞钢市民李发根在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治疗时,由于医院误诊误治导致死亡一事。此事经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日前,死者家属李琳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双方交涉的录音,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逐渐浮出水面。
新闻回放:据死者女儿李琳讲,2011年12月份其父李发根由于胸背部疼痛转入弘大医院治疗,当时医生诊断为I型主动脉夹层(一种急重病)。在做手术过程中,因手术时间过长,凝血因子被破坏,血液无法凝固死亡。
李发根的意外死亡,让李琳对弘大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产生质疑。李琳说,她随后向相关专家咨询,得知父亲的病属于主动脉壁间血肿,而不是I型主动脉夹层,应先进行保守治疗,短期内不能做手术。
4月2日:主刀医生称主动脉夹层手术风险大
死者女儿李琳:周院长(弘大医院周其文院长),事情已到这种情况,希望您能理解家属的心情,您认为弘大医院在对我父亲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及主刀医生(事后得知是第三次亲自主刀)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是否完全妥当,为什么没有同意家属请专家手术的请求?手术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院方能否提供监控录像?
周其文院长:患者李发根的病情复杂,手术部位离心脏很近,医院组成的专家团队没有问题,我是手术的指导,主刀大夫杨再珍是河南知名的专家、教授,有上百列心脏手术和多次血管手术经验,不会存在手术失误。
当日,李琳找到了主刀大夫杨再珍教授进一步求证。
李琳:杨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为我父亲的手术已经尽力,有些问题不太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我父亲在手术中大出血?是否存在打开胸腔后与诊断情况不通:为什么手术的最终报告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同?
杨再珍:主动脉夹层手术风险很大,I型主动脉夹层是最严重的,Ⅲ型较轻的。像这种手术,成功靠的是团队力量,目前在河南,我是直接参这种手术案列是最多的人之一。 河南健康新闻
杨再珍:在患者李发根的手术中,第一次手术缝合后针脚流血不止,机器无法辨认出血部位,不得不二次切开胸脏,进行二次转机从新缝合,心包大量出血,血凝子被破坏,无法凝固,但不存在胸腔被打开后与诊断不同的情况。在手术的当天,院方还从北京请来了专家陈长城,家属如果认为李发根的手术存在技术上的异议,可以做相关的医疗鉴定。可以肯定的是李发根在手术结束时心脏已停止跳动,肾功能消失。
至此,死者家属对李发根的死因倍感纠结,既然当初院方已拒绝家属另请专家手术的请求,为什么在手术进行中要从北京空降专家呢?为此,李琳带着父亲的病例四处请专家论证,得出的结论是,李发根的病属于主动脉壁间血肿,而非I性主动脉夹层,建议应保守治疗。
6月1日:院方庞主任称患者病情是主动脉壁间血肿
庞主任:为论证李发根的诊断、手术方案是否正确,医院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会诊的结论认为,院方在对李发根的病情诊断、治疗、手术方面不存在重大失误,我也是接受这个任务刚一周,如果家属同意,院方愿意退返5-10万元医疗费作为补偿。
李琳:如果院方的诊断、治疗、手术不存在错误,为什么会把主动脉壁间血肿写成I型主动脉夹层,会在我父亲血压、心脏状况等非常好,壁间血肿正在吸收变小的情况下选择手术,为什么7-8小时的手术会拖到15-16个小时,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报告结论为什么会严重失实?
庞主任:患者李发根的病情属严重型的主动脉壁间血肿(血肿厚13MM、主动脉直径大于50MM),符合手术条件,不存在手术错误问题,至于死亡的报告结论,是出于对双方的方便考虑。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