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倡导“剩菜打包”的北京餐饮企业的一次性打包餐盒并不完全安全,昨天,北京餐饮行业协会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发布北京餐饮场所调查报告显示,北京餐企打包餐盒超过两成违规。
□调查打包餐具问题多
本月初,调查人员一共随机走访了56家餐饮场所,其中包括全聚德烤鸭、湘鄂情等集团餐饮,老家肉饼、庆丰包子、一品三笑等连锁餐饮,苏轼酒楼、同庆楼等大中型餐馆,还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等街边小店。除峨嵋酒家大慧寺店未配合调查没有填写调查表外,其他饭店均积极配合。
本次调查共收集113个样品,包括65个透明产品、42个带颜色的餐盒(包括29个瓷白餐盒),以及1个发泡餐盒和5个纸碗。调查结果发现诸多问题。
问题1
打包餐具超两成无QS
调查显示,113个产品有27个既无标称也不能查询到生产企业及QS,从产品本身无法判定生产企业,占总样品的24%。
“这些无QS信息的产品肯定都是违规的,而且大多是不透明的餐盒,极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2007年开始,我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等制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QS),餐具只有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才能进入市场。
问题2
发泡餐盒无人回收
董金狮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的食品安全及消费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使用纯聚丙烯原料加工的透明塑料餐盒逐渐增多。从调查结果看,113个样品中近六成是安全的透明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在回收方面,一般每公斤废弃透明餐盒回收价格在2元左右,带颜色(包括瓷白和其他颜色)的餐盒每公斤的回收价格仅为0.6元,发泡塑料餐盒则无人回收,造成大量污染。
问题3
碗套袋忽视健康安全
报告显示,状元桥云南过桥米线等5家饭店均将纸碗套袋后打包。
生活中也有早点摊将超薄塑料袋套在碗内的现象。“但正是这一细节完全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董金狮指出,套袋碗用的塑料袋大部分是没有任何标识的超薄塑料袋,很可能是黑心企业用大量有毒有害的回收塑料、医疗垃圾等生产的,当接触到酸性或油性物质时有害成分会析出,直接污染食物。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