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慕、法拉宾也查出超标数倍,多批洋酒滞留深圳海关,分析称进口酒业或全行业受影响
新快报讯 国内一场白酒含塑化剂风波刚平息,如今洋酒又登上了塑化剂超标的风口浪尖。法国《夏朗德日报》日前报道称,中国海关在检查一批进口干邑葡萄酒时发现塑化剂含量超标,大批人头马、卡慕(Ca-mus)和法拉宾(Frapin)等三个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品牌产品被装箱滞留,并可能被退回法国。报道称,一些干邑白兰地陈酿被检出塑化剂残留值可能超过30mg/kg,高于中国标准数倍。
塑化剂严重超标人头马等被拒国门之外
这一批法国干邑白兰地酒被装箱滞留在深圳的码头,原因是酒中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含量严重超过了中国在塑化剂残留值方面的标准。涉及三个著名品牌——人头马、卡慕和法拉宾。
报道称,中国质检部门发出的有关蒸馏类酒3类邻苯二甲酸盐允许最大残留值标准分别为: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增塑剂)1.5mg/kg,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增塑剂)9.0mg/kg,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添加剂)0.3mg/kg,而根据中国方面的检测,一些干邑白兰地陈酿被检出塑化剂残留值可能超过30mg/kg,高于中国给出的标准数倍,因此被滞留或退回。
塑化剂哪儿来的?
厂商称或因管道腐蚀
为进一步查证此事,昨日上午10点30分,记者致电法国人头马君度公司总部,答录机回复不是工作日,无人接听。深圳海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记者表示,就此事目前无法给出回应。不过,据《夏朗德日报》报道,人头马CEO帕特里克·皮亚纳已经就此事表示:“我们出口商品的程序符合规范。”报道称,由于害怕造成灾难性的商业影响,所有酒商都在这一问题上大事化小或者直接否认。
干邑当地在分析塑化剂严重超标问题时认为,塑化剂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白兰地属于高度烈酒,有较强的腐蚀性,在酿酒过程中,酒庄或酒厂使用质量不佳的塑料输送管道被酒液腐蚀,而后融入酒液造成污染。
■市场影响
进口酒业将受市场重新审视
据统计,法国干邑地区的白兰地酒每年销往中国市场的数量超过4000万瓶。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之一,人头马君度公司本财年的一份报告也明确对中国市场寄予了厚望。
洋酒行业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人头马中国某地区经销商大会透露,受到中国打击三公消费、经济疲软等因素影响,春节期间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如今又被爆出酒品可能存在质量隐患,无疑是雪上加霜。
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负责人就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部分进口酒被检出微量的塑化剂残留,但未作进一步说明。业内人士则表示,近年来,随着进口洋酒在中国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货物来源也更加复杂,国内必须加大对进口酒塑化剂的检测力度。
但是进口报关抽检难以覆盖所有理化、微生物指标,质量把关可能存在漏洞。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此前进口酒质量问题很少在中国市场被提及,此次名牌干邑白兰地被曝光塑化剂严重超标,受冲击的可能不仅仅是被曝光品牌,整个进口酒行业或许都将遭到重新审视。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