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主题是什么?喜庆;
色调是什么?红色;
标志物是什么?春联、花灯、爆竹等等;
基调在哪儿?用四个词归纳,就是:阖家团圆,欢腾喜庆,丰衣足食,天下太平。
春节是一个传承了数千年的吉祥节日,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表达。在此祝愿我们的读者:春节快乐,万事如意,吉祥发达。
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
正月十八落灯后才算结束
中国的春节文化既有物质,也有精神,它包括:年物,过年要有特殊的物品;年事,就是过年时候才做的事;年语,过年讲的话;年信,过年期间的一些信仰形式,包括敬神、祭祖、禁忌等等。正是这些符号使这个节日能够存在、传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大约有53个民族过春节,不同民族的节俗各有特色。
至少从宋代开始,春节中就有商业文化、市民文化的体现了。旧民俗虽然慢慢会衰减,但其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却一直在延续。拿爆竹来说,其实古代的爆竹就是竹子。汉代到宋代之前,过年摔爆竹,一般是年轻男子,拿新竹竿放在火中烧,烧到竹子流汗了,对着石头或者台阶猛击,这时竹子里面已经充满气体,一砸就爆裂了。发明火药之后,南宋开始制作纸裹火药的爆竹。举这个例子是说,民俗本身是在不断变迁的,但它的精神得以延续和保存。
“年”的叫法是从周代开始的。夏称“岁”,夏朝人看天上的“岁星”来定岁时,岁星就是木星,它绕太阳一圈是12个地球年,所以岁星在天上的位置每12年一个周转,12生肖轮回一遍。商代称“祀”,商朝人喜欢搞大型的祭神活动,在冬春之交开始,由国王主持,对天地的神、山神、火神、水神等等一并进行祭祀,这样的大型祭祀活动一年搞一次。周代开始称“年”,周代的“年”是跟农耕文化联系在一起,是指农业的收成,以前都是一熟制,粮食每成熟一次就是一年,把粮食收获起来,就过年了,“大年”是指大丰收,“年”是指果实。
过年的起止日期到底是什么时候呢?严格地说,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也就是从送灶开始进入过年的周期;正月十八落灯,把灯熄了才算过完年。
腊八是春节的前奏。腊八过后就是送灶。中国人送灶接灶是很隆重的事情。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回天上述职,人们都怕他讲坏话,所以要好好对待他。
送灶一完是掸尘和办年货。以前我们要摏米粉,做年糕。我们家到我是第四代南京人,按照我们家的习惯是初一早上吃面条,初二吃糯米饭,初三、初四吃糍粑。有井的人家,年前要把菜都做好,然后在井上面加个盖子,封住它,封的时候有些人还要摆糕点祭井。为什么要封井呢?因为井水是阴水,太阳照不到,有阴气,要拿盖子盖住,正月初三之后才能打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