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60岁的刘老太太坐在心理门诊里,面无表情。医生诊断,她患上了抑郁症。
60岁的郑州市民刘老太太, 原本是一位老师,5年前退休,被一家私立学校聘任。她每天早早去学校,精神十足。受职业影响,刘老太太健谈,说起话来条理清晰。
今年夏天,由于年龄大了,刘老太太彻底赋闲在家。做家务、接送孙子,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入秋后,她变得不爱说话,经常走神。前些日子,做晚饭时,她把一锅玉米粥搞煳了。老伴儿开玩笑地说:“笨死了,你呀!”
当晚,刘老太太一句话也没说,整夜没睡着觉。之后,她吃饭没胃口,家务不想做,连最疼爱的孙子都懒得搭理。老伴儿说:“再后来,她完全听不进家人说话,常把‘活着没有意思’挂在嘴边。”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专家诊断,她已患上了抑郁症,属于典型的秋季“情绪感冒”。
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于海亭介绍,秋末冬初,气温下降,因受凉引发感冒的人数会大增,而人的精神和情绪也很容易“感冒”。“秋冬更替时是抑郁症的高发期。”于海亭说,近期医院抑郁病人比往常增加了两成。
他说,进入深秋,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季节变化,会出现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部分有心理障碍的人,会因为身体的变化出现情绪与精神的紊乱。“情绪感冒”乘虚而入,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食欲不振、精神恍惚、悲观、失眠、不想说话等。
心理专家建议要加强自我调节,工作之余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加强日照,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生活要有规律,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等,以避免“情绪感冒”。如果家中有抑郁病患者,在这个季节,应该小心呵护,多给温暖,避免让他们受到语言刺激。
(记者 逯彦萃)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