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5月3日刊文称,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对中美未来15-20年里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竞争态势进行了展望,认为两国虽然不可能发生全面军事对抗,但具体发展趋势还不明朗。
现实是西太平洋地区仍然由美国主导,而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强。这是一种难以长期维持的局面,该报告通过分析给出了三种可能的最终结果。
第一种是中国取代美国,主导西太平洋地区,原因如下。尽管存在高负债,人口老龄化和生态问题,但中国每年10%的经济增长率仍未出现明显衰减的趋势。而美国的经济增长降至1.5%,导致“其防务支出面临大幅减少的压力”,也影响了美军在亚洲的部署。F-35和新型隐形轰炸机的研制进展一直不顺,海军舰艇的数量在减少,而中国却正在大量建造潜艇。最终结果是,美国可退出西太平洋地区,日本则苦苦挣扎,最终倒向该地区的新霸主——中国。
第二种结果是,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对于美国和日本来说,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实力,可能会收获长期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这需要美国复苏加上中国军事建设和战略规划的失败。这种理想的情景取决于美国防务支出大幅增加到GDP比重的4%,这本身又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尽快复苏及生育率的持续增加。除了财政支出,美国要想赢得竞争,还需要研制多种先进武器。F-35和新型隐形轰炸机要及时完成,且获得有利财政支持。同时海军规模需要扩大。
另外,中国的强劲增长势头需要衰减。中国要减少对武器研发的拨款,当前进行中的技术研发均以失败告终,当前更加接近现实的训练演习被取消或效率降低。
上述两种都是比较极端的结果,从现实角度考虑,美国不会再次陷入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增长率也不会达到高层预期的3%以上。中国的经济增长未来可能不那么明显,但军事实力会不断加强。日本会因为国内政治问题增加军事投入,海军实力得到加强,还将拥有少量隐形战机,海军陆战力量也会得到加强。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对抗会更激烈,但远不会到发生全面军事对抗的地步。考虑到经济,文化和战略现实,这可能是美国希望的最好结果。这种情况下,局势可控,且仍有利于美国。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