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乐极生悲!”正在憧憬成为“亚洲第一航母大国”的印度最近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技术事故而心碎。据俄罗斯《生意人报》9月17日披露,俄北方机械厂为印度改装的“维克拉马迪亚”号航母(原苏联“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在最后阶段试航中发生重大技术事故,导致交付日期再次推迟。
试航遭遇“锅炉诅咒”
据报道,经过俄印双方的共同努力,几经风雨的“维克拉马迪亚”号(简称“维”号)航母终于在今年5月完成全部改装工作,7月8日驶离位于北德文斯克的北方机械厂码头进入巴伦支海,开始为期124天的工厂海试。由于之前耽误的时间太长,厂方特意铆足精神,力争“一次过”。可是,“维”号却“不争气”。据消息人士透露,“维”号的动力装置在试航初期倒还正常,但在关键的最高航速试验中却遇到了麻烦。
9月初,“维”号航母进行“近30节”(该舰航速理论限值29.6节)航行时,报警系统发出动力故障的信号,舰上人员慌忙停车。事后发现,由8台蒸汽锅炉组成的动力系统中,有7台锅炉无法继续工作。
一名参与航母海试准备工作的工程师透露,“维”号动力受损的症结在于印方反对使用传统蒸汽锅炉隔热材料——石棉,因此锅炉设计方不得不用耐火砖代替。“专家在检查时发现,锅炉周围的耐火砖因无法承受高温而散落。锅炉本身的情况必须返回船坞后方能检测。”
原俄海军上将库罗耶多夫揶揄说,当年“维”号航母的前身——“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简称“戈”号)号就是因为锅炉问题而丧失战力的,如今印度人也尝到“锅炉诅咒”。
据报道,“戈”号早年使用波罗的海造船厂提供的KVG-3锅炉,它的结构复杂,对操作人员要求极高,由于苏联解体导致俄海军人心浮动,该航母在苏联解体后不久便失去机动能力。2004年1月,印俄签“戈”号航母改装协定后,在俄方“善意建议”下,印度再次向波罗的海造船厂订购锅炉。波罗的海厂专门设计了新的KVG-3D锅炉和“电液综合控制系统”,当然这些新玩意的开发费用都由印度人出。据知情者称,新近发生的事故除了与隔热层有关外,还可能与炉温控制系统有关。
“整容”变成“重新投胎”
纵观改装历程,所有人都清楚“维”号与其说是做了“整容”,倒不如说“重新投胎”。据公开资料,大到舰岛、飞行甲板、轮机舱,小到内部线缆、生活舱室,全部经过“大拆大建”。印度报纸曾戏称:“我们花钱让俄国人重温了一遍航母生产功课。”
据报道,除了困难重重的动力改装外,“维”号的飞行甲板“再设计”也是一个重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航母的作战能力。业内人士表示,俄北方机械厂通过扩建滑跃甲板、掌握了飞行甲板面积的“黄金分割”技巧,既能为舰载机飞行员提供较宽松的起飞条件,允许一定程度的滑跑偏移,还有助于减轻飞行员起飞时的紧张,减少事故。不过,由于滑跃甲板改装是先建造延长段,再进行套装,其结构强度自然不如整体建造的舰体,能否长久经受战机起飞时的冲撞令人担心。
实际上,俄罗斯为印度改装航母是带着“小算盘”的,许多暗含“试验”性质的改造项目都被塞到“维”号上,而“尝百草”后的军舰会有何表现,就能为俄海军未来建造的航母积累数据。据报道,“维”号所采用的新装备中,有不少将出现在未来的俄海军国产航母上,其中包括礼炮公司研制的“军舰鸟-M2EM”频扫三坐标雷达、“平网-ET1”改进型频扫三坐标搜索雷达、“圆顶帽”战术空中导航系统、数据链天线、敌我识别系统、电子战系统等,尤其是“维”号上使用的“伐木工-E”综合化航母作战管理系统,已被确定为未来俄海军的标准化作战系统。其他航母管制系统还包括飞行控制、飞机管理、防空武器管理、反潜直升机管理、水面舰艇管理等。
另外,印度人为“戈”号选用的米格-29K/KUB舰载机也被俄海军看中,准备在俄军现役航母上使用,省去了耗资巨大的评估试飞项目。
远洋经验仍是“短板”
有海军专家认为,即便印度海军拿到“戈”号航母,也无法实现其“称霸印度洋,东进太平洋”的雄心。毕竟印度洋号称“世界门户之洋”,不仅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贯通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交通纽带,而且还是大国向全球调兵的中转站。
美国海军部署在巴林的第5舰队除了看守中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向东防备印度。与“维”号航母相比,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战力远远超出。不仅如此,美国海军在新加坡时常逗留的第七舰队航母也有向西防备印度之意。另外,美国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也部署有大量海空兵力。只要美国没有大幅削减在印度洋、中东乃至亚太的海空兵力,印度海军要想称霸印度洋就只是一个梦想。
与此同时,虽然印度海军自称已具备丰富的航母使用经验,但印度航母的活动范围基本仅限于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在印度洋深处的使用经验不多。在“维”号航母服役后,印度海军仍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摸索和积累远洋使用经验。
基于以上分析,印度海军最有可能还是将“戈”号航母用在孟加拉湾到阿拉伯海一线。待解决海上预警、区域防空、远洋补给等诸多问题后,再逐步扩大航母活动范围。(雷炎)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