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引进俄制“现代”级驱逐舰的计划历时10余年,方得修成正果。
编者按:当前,中俄海上联合军演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在中方参演舰艇序列中,人们再度发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引进的俄制“现代”级驱逐舰的身影。或许是巧合,最新一期出版的香港《亚太防务》杂志,刊登署名“扎马”的文章,披露了中方引进该型战舰的前后经过。本报现将文中部分内容摘编如下,不代表证实其中观点。
台海危机催生巨额军购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居世界第三,但舰艇性能与美俄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存在巨大差距,甚至没有一艘堪与台湾海军新型水面舰艇平等对抗。显然,要想改变被动局面,中方必须保证迅速拥有一种性能先进、具有较强对海、对空及反潜作战能力的新型驱逐舰,充当水面舰队的“拳头”。而当时,中国大陆新一代主战舰艇还处在初期设计阶段,短期内无法满足军事斗争要求,只有通过进口才能解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继承大部分苏联武装力量的俄罗斯饱受“休克疗法”折磨,为换取急需的外汇,愿意将较先进的武器装备推向国际市场。在双方的默契下,中国海军开始有意识地对俄军现役舰艇进行接触,尤其是1993年4月,俄太平洋舰队一艘“现代”级驱逐舰访华,中方借机对该舰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经过一番对比,中国军方的研究重点开始集中到“现代”级舰上,并从次年开始与俄方商讨引进的可能性。
1996年的台海危机,加速了中国引进俄制驱逐舰的进程。时任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局长卡图京少将回忆,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代表团密集访俄,“夜以继日的谈判与陪同参观,让总局的许多同事患上了腰椎病”。次年8月,俄罗斯媒体率先传出消息,称中俄签署了价值8亿美元的军舰采购合同,中方决定购进两艘“现代”级舰及相关武器系统(包括舰载直升机),工程编号为“956E”,其中字母“E”代表“出口”。
俄方上演“借花献佛”
战舰采购合同签署后,能否按期完工并交付成为中方最关心的因素。为此,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盯上了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在建的“叶卡捷琳堡”号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驱逐舰,打算“借花献佛”,节省两年以上的时间。彼时,囊中羞涩的俄海军拖欠北方造船厂高额货款,已无可能接收这两艘崭新的主力舰。经过俄政府内部折冲,1997年11月21日,北方造船厂与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签订合同,将上述两舰转售中国。
由于资金到账及时,两舰的施工进展迅速。1999年7月19日,齐装整备的“叶卡捷琳堡”号离开圣彼得堡,进入波罗的海试航。同年12月25日,该舰降下俄海军旗,更名为“杭州”号,并于次年1月启程前往中国,加入东海舰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则于2000年7月开始航行试验,12月交付,更名为“福州”号,同样加入东海舰队。
头两艘“现代”级驱逐舰服役后表现优异,为俄军工企业争取到了新订单。2002年1月3日,已完成改制的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董事长谢尔盖·切梅佐夫,与中方代表签署了出售第二批两艘改进型驱逐舰的合同,总价值高达14亿美元,工程代号“956EM”。由于“956EM工程”改动甚大,外界在协议签署前就流传俄方可能无力建造的说法,为此,北方造船厂总工程师弗拉迪米尔·斯波里多普罗保证,他们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