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浙江杭州青田华侨中学的代课教师田国栋看到学生刘方炯家非常贫困,送去30斤粮票。20年后,当田老师居无定所时,刘方炯花17万元买了一套位于杭州西湖区、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送给老师,但田国栋不接受,在刘的反复劝说下,田国栋终于答应住下替他照看房子,而这一住就是20年。日前,为了便于照顾住院的妻子,田国栋把房产证还给了刘方炯。今天的城市早茶,就聊聊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个话题。

  @雁壹:滴水恩,泉相报,大爱。懂得回报的人值得让人称赞。

  @世间按:最大的恩惠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呀。

  @物理爱好者:人生就应该这样,你帮我,我帮你,让生活顺畅。

  @寻好心人: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一半湖水一半夏:代课老师教书那么多年,到最后混得连个家都没有,可怜,可悲!

  @小小牛:当年的师生关系真是单纯干净温暖。现在还有吗?

  @天使降落在人间:现在是上学时学生给老师送钞票,毕业后学生变成贪官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也许我言重了。

  @季芳:刘知道感恩,而老师也没有坦然接受,最后还把房子还给刘,两人都不错,现在这样的人真少见。

  @雪柜男:其实,中国有多少这样普通的教师,当年爱生如子。但,他们因坚守师德而甘贫一生!他们不求回报,却愿坚守!但愿社会尊重他们,保证他们起码的生存条件!

  师恩之美

  一套房,传递着感恩之美之力量

  学子刘方炯这般的感恩情怀,不仅令恩师全家深受感动,同时,也提醒我们全社会每一位公众都应当常存感恩之心。

  懂得感恩,应该是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报恩,不是为了在施恩者的面前找回尊严,也不是为了让施恩者不后悔当年的“投资”,而是为了传递施恩者助人的高尚品质。而这样的传递,一旦环环相扣,必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必然惠及所有人。

  有个经典故事。在一个饥寒交迫的夜晚,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艰难地敲开了门,出来的是一名比他小的女孩。“请给我一杯水,好吗?求您了。”小女孩看了看他,递给小男孩一杯热开水,同时又递给了他一块面包。当年的小男孩已成了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晚送来一个高危的病人,正是当年的小女孩,他尽着最大的努力把她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她不敢打开费用高昂的医疗单,可打开后她流出了晶莹的泪水—医疗费是一杯白开水和一块面包。

  感恩,不仅是对个人,也是对社会。比如这些年来,借助国家利好政策取得发展致富的很多企业家,都心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感恩情怀,不惜投入大笔资金关心国家的公益慈善事业。

  获赠30斤粮票回报一套房,是最好的“公德教材”,提醒我们要始终懂得感恩。感恩的力量,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周歌(教师)

  报恩之德

  房价,戏剧般地用喷泉回报涌泉

  1990年花17万买的100多平方米房子,按照现在杭州市区的房价,随便价值几百万。就像当年老师根本没想到30斤粮票会得到免费居住一套房子20年的回报,学生也肯定没想到这几十倍的增值。老师的滴水之恩,学生以涌泉相报,而房地产市场(当然包括多年的通胀),戏剧般地用更大的涌泉—喷泉回报涌泉。

  这许是巧合,但也是爱心传递应设法追求的价值。套用有点俗气的经济学术语,前者叫人力资本投资,后者就是用时间赢得空间。

  关于感恩之心的传递,人们的关注多在前者,这方面的感人故事颇多,不再赘述。关于后者,笔者看过一部微电影,颇有意味。

  两位工友,在大山里开挖玉石,可运气总不好,生活潦倒,更不幸的是,在一次开挖时塌方了,甲工友躬身把乙护在身下,乙得救了。甲离世后,乙把甲的子女视为亲生,每次开挖后都把最好的玉石交给甲的子女保管,从来不卖。后来玉石越挖越少挖不到了,乙就清贫地歇业在家。20年后,甲的子女大学毕业了,带回一位玉石专家,发现家里这一堆玉石里有稀世之宝,价值数千万。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那涌泉从哪里来?首要当然是受恩者要有报恩之心,其次就是要懂报恩之技。如果学子刘方炯当时只是花足够的钱给老师租房20年,如果工友乙当时只是把玉石变现后交给甲的子女,这“涌泉”恐怕就小得多了。

  报恩之心要常有,报恩之技要常学。重庆评论员 胡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