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事发现场

  图为事发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8日讯 中国经济网记者今天早上在北京地铁10号线太阳宫站偶遇一位外国朋友晕倒获路人扶助一幕,所拍照片在《经济日报》微博及客户端平台发布后,被众多网站转载,引起网友热议。一些网友说:因为外国人不讹人,路人才去争着扶。这种争相帮扶,好像不纯粹?事实真如此吗?请看现场还原——“那边有人晕倒了!”一位路人急匆匆跑到地铁工作人员身边说。记者闻声,立刻跟着工作人员跑过去,只见一位外国朋友晕坐在地上,被两位路人搀扶着。其中一位好像说:刚才他在地铁上就晕了。(有可能这位朋友发现他状态不对,跟着从地铁上下站的)。当时外国朋友还比较清醒。大家问他怎么了,他用英文说头特别晕。过一会儿他缓慢站起来,可是没走两步又一次摔倒在地。

  一位女孩见状立刻拿起手机拨打120。在等急救人员过程中,她把自己的背包垫在外国朋友的身后,递上水杯让他喝了些水。由于当时外国朋友没穿外套,女孩把自己的围巾给他披上。一位路过的大妈过来,立刻蹲在地上,拿起他的手按摩内关穴,说:这对你的心脏有好处,可能是心脏或者颈椎出问题了。大妈揉了大概2分钟左右,外国友人原先冰凉的手开始发热。大妈连声安慰他:没事的,没事的!旁边的一位青年男子试着将大妈的话翻译给这位外国人。虽然沟通有障碍,但这位外国朋友还是感到了路人的温暖,连声说谢谢。

  这个过程中,还有另一位路过的外国人用英语跟晕倒的外国朋友交流,并用中文翻译给地铁工作人员。从女孩打电话到急救人员赶到,不到10分钟。急救人员过来后,询问了他的病史,为他测试血压和血糖。随后,在工作人员建议下,围观人员相继离开。

  由于这位外国朋友摔倒得很突然,大家出自本能反应立刻上去搀扶,根本无暇多想。整个过程中也没人知道记者身份,无刻意展现成分。爱心和善意,不应该被误解和歪曲。当我们的心中有温度时,看到的也一定是有温度的。

  图为事发现场

  图为事发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摄

  图为事发现场

  图为事发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摄

  图为事发现场

  图为事发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摄

  图为事发现场

  图为事发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摄

  图为事发现场

  图为事发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摄

  图为事发现场

  图为事发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