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附近暗访发现,这里的白领通过知名订餐平台“饿了么”订购的快餐,有一部分来自清华水磨社区内的小作坊。这些小店不仅无任何经营手续,卫生条件也令人担忧。
从10月中旬起,法制晚报记者开始对清华西门北侧的胡同进行探访。这是一处外来人员聚集地,胡同最终通往一处叫做“水磨社区”的地方。穿过胡同上方拱形的“水磨社区”标志,胡同两侧餐馆有几十家,经营的口味涵盖了南北风味,从烧烤到麻辣烫,从黄焖鸡米饭到烤鸭,品种很多。
在这条街上,最醒目的就是餐馆招牌下方都搭配了“叫外卖?上饿了么!”这样的蓝色标志,同时在招牌灯箱上印有明显的网址和二维码。胡同的中间位置,有一处公厕。公厕外散落着各种垃圾,污水满地。经过这里的人们经常快速踮脚走路。尽管气温不高,但还是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儿。
厕所的正对面,大概距离10米就是一家小餐厅。站在餐厅门前,记者可以明显闻到垃圾堆飘来的臭味。附近大小餐馆近50家,几乎每家门前都停着送餐的电动车,其中大多数车后面都挂着印有蓝色“饿了么”标志的送餐箱,也有个别送餐车上印着自己餐厅招牌或送餐公司名字。
记者发现探访的几家餐厅的菜品在网上的图片都很漂亮。而看了网上的介绍后,再结合记者暗访发现的情况,很难相信,网上精美的饺子就是在那样昏暗、脏乱的环境下加工出来,最终流向大学和写字楼的。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网上商家介绍一栏,应该有商家提供的详细地址和证照扫描件。但点开之后就会发现,内容明显有漏洞。比如商家地址,只写明了清华水磨社区,根本无具体经营地址,也没有商家电话。此外,按照规定该提交的证照扫描件,也都处于“上传中”。虽然有的上传了营业执照,但点开仔细查看就会发现,这些执照要么是别人家的营业执照,与实际经营地址和店名不符,要么干脆是外省市的营业执照扫描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