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快讯(记者 王芳菲 文/图) “中国的农民从来没有这样幸福过,现在的日子跟在天堂里一样。”64岁的范钦宪说起自己生活的改变情绪十分激动。
范钦宪是平顶山鲁山县团城乡鸡冢村的村民,10月10日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了他义务守墓10多年的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
采访团向革命先烈敬献花蓝
生活变化翻天覆地 牢记父母遗言“不忘本”
1944年,因为日军的烧杀抢掠,范钦宪的父母从鲁山县董周乡白庙村逃荒要饭到团城乡,白天出门讨饭,晚上露宿破庙。红军解放团城乡后,范钦宪家里分到了土地、房屋,解决了温饱。“共产党带领穷人翻身当家做主人,才有了后来的好生活。”范钦宪说:“共产党从过去给农民分房子分地,到现在的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农民从来没有这样幸福过。我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多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讲到这里,范老的声音哽咽起来。
共产党对范家有恩情,“为了报恩!”。朴素的情感,父母的遗嘱驱使着这个平凡的农民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
2006年10月,鲁山县民政局在团城乡北湾一处山坡上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怀着对革命烈士无限崇敬的范钦宪主动提出要当烈士陵园的义务守护人。为了方便看护陵园,他甚至举家迁至烈士陵园,在这里搭建了一个简易房屋常年居住,谁知道,这一住竟住了10年。
义务守陵员范钦宪手握荣誉证书
跑遍乡野找寻烈士骸骨 曾被人挖苦是“二蛋”
最初,埋葬在鸡冢村的烈士只有8位,后来范钦宪按照烈士名录上的名字,跑遍乡野自费寻找他们埋葬的地点。范钦宪用一棵老树为烈士们的遗骸做了棺材,并将他们迁至团城乡政府专门修建的陵园。目前,范钦宪所守候的陵园内,共有30位烈士的忠骨,其中有五位是西进长征的红二十五军的战士。
范钦宪说,为此有乡亲们还专门问我,守陵园一个月给多少钱,我说一分钱没有,结果有人就挖苦我,说我是“傻子”、“二蛋”。后来为了回避乡邻的嘲笑,范钦宪就对他们说“每个月政府给2000块钱,再加上我自己做生意挣的有4000多元呢”。而到底有没有工资,自己又付出了多少?只有范钦宪和家人的心里知道。
范钦宪自费将烈士英勇事迹打印成彩画(资料图)
绘制烈士事迹为学生讲故事 儿子愿意“接班”
“一到清明节就有好多学生来扫墓,但是孩子们只知道革命不容易,但是具体咋个不容易法儿,他们不理解,所以要讲故事。”10年的守陵人不仅把自己的工作范围局限在守陵上,他还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讲述把一个个动人的红色故事流传下去,让每一位烈士的事迹、身份、牺牲的原因都能为人所知。
为此,范钦宪自费将烈士英勇事迹打印成彩画,每逢二月二、十月一、清明节,或者庙会集会,当地就有很多群众、党员和学生自发来扫墓。现在,扫墓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当这个时候,范钦宪都会用这些绘画对烈士们的生平经历进行讲解。“2013年清明节,还下着小雨,来这里扫墓的人就多达1500人,这让我很感动,这说明烈士们没有被大家遗忘,永远受群众的崇敬”,范钦宪激动地说,眼里还泛起了泪花。
说起陵园的未来,最让老范欣慰的大概是儿子们的理解和接力了。范钦宪已经年近七十,他一边为陵园安葬的烈士们整理各种资料,一边也为陵园寻找了新的守陵人。“两个儿子都愿意接班守陵,我就是死了,这陵园的珍贵资料也能留给后代们。”
采访的最后,范钦宪告诉记者:“我并不孤单,我的家人、孩子也帮忙拔草,一同守护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