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快讯(记者 王芳菲 文/图) 10月9日,“长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了南阳南召县。
南召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南临宛襄平原。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南召历来有“七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耕地面积小,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南召的现实情况。
张景昉的儿子和女儿为记者们讲述南召的革命历史
革命老区埋藏红色种子 烈士后代讲述革命故事
南召是一个有着光辉历史的革命老区。1928年4月,中共西北工农革命军参谋长、共产党员王泰吉来到南召,马克思的春风自此开始吹入古老的南召县城。1929年春,共党员张景昉受西北军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曹店镇,发动群众,开展党的活动。
他通过创办平民夜校,与贫苦农民交朋友,积极发展进步青年入党。1930年春,张景昉在自己的家乡建立了南召县第一党小组。同年12月,建立中国共产党南召县曹店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值此,南召县第一个中共党组织诞生。到1934年底,曹店地区的党员已经发展到80多人。
1932年11月11日,红三军由方城县进入南召县境内。抗战时期,南召有“小陕北”“小延安”之称。在南召这块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曾留下了贺龙、陈赓、秦基伟、陈先瑞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闪光足迹。
时光飞逝八十余年,革命时代的红色号角依然激励着今天的南召人民。作为山区、老区的南召同时也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和5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秦巴山系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截止目前,全县仍有1.38万户4.55万贫困人口。
今年以来,南召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帮扶15个重点贫困村脱贫和全县10000名贫困户脱贫。
南召云阳镇山头村建成“美丽乡村”
合作社引领苗木经济 玉兰品牌打响全国
南召“玉兰生态观光园”位于云阳镇山头村,占地面积600多亩。是南召县拉长条引进的龙头企业,玉兰园自2013年开建以来,已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核心区近千亩,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70多种20万棵,单玉兰一种花木的品种就有26个之多。
玉兰生态观光园所在的云阳镇山头村于2014年争取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15年,通过开展路网建设、对农户的房屋进行改造、绿化亮化美化整体环境,山头村逐渐形成了以观光、旅游、生态为一体的产业格局,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发展以玉兰为主的苗木种植业,南召全县成立了161家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包含30—50户不等。就山头村的现状来说,全村已经有100多户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2013年,几个小组经过土地流转,增大了土地的利用率,现如今部分农民的收入已经比过去翻了4倍。合作社还经常开办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课程,在玉兰的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上对农民进行指导。
苗木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山头村。
目前,南召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位居全省前列,从业人员达到10万余人,成立各类园林公司42家,花木生产专业村40个。“南召玉兰”的品牌带动云阳及周边乡镇农民发展苗木基地1.5万亩,苗木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每年带动农户销售苗木5000多万棵,累计实现产值1.4亿元,仅此一项就带动苗农人均增收6000多元。
郭小萍一家靠着苗木种植脱了贫
贫困户今年就脱贫 踏上致富路从此奔小康
“今年就能脱贫了。”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的郭小萍告诉记者,她丈夫因患严重眼疾导致家庭贫困,自从开始种植玉兰,每年能多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苗木的销售期从每年的“十一”一直持续到来年的“五一”。“现在苗木销售走的是“精品化”“盆景化”的道路,所以苗木种植时要格外当心,经常修剪管理。这样的树苗树形紧凑,不生虫。”
郭小萍告诉记者,南召地处我国气候的过渡带,苗木成活率高,这样一来,当树苗米径超过10厘米时,一棵的售价能到400元以上。前几年,这里缺技术,缺销路,这两年合作社搞了技术培训,农民自己也学会了品种嫁接。政府还为每个苗木项目户对户增收5000元扶持苗木产业。所有贫困户入社后,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避免恶性竞争、相互压价,利用这种方式,仅今年春季,全村就卖出500多万元的苗木。
现如今,南召通过企业引领,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到15万余亩,年产值10亿多元,全县及周边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已近30万人,脱贫致富触手可及。
对于郭小萍来说,昔日的因病致贫,致富无门的往事已成回忆。在南召,还有许许多多的家庭正怀着同样美好的憧憬和期盼,行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