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起,在京医师到其他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门槛进一步放宽,医师申请多点执业不再需要本单位出具“同意书”,另外,多点执业地点数量不设上限,医疗机构的法人、负责人等管理人员也可以多点执业。
昨日,北京市卫计委表示,已对2011年公布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完成修订,进一步对医师多点执业“松绑”。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北京已有1993名医师办理了多点执业注册。
医师多点执业仍需告知医院
昨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发布《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这是继2011年北京为医师多点执业“松绑”之后,首次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此前,北京规定医师申请到其他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条件之一,是取得已注册医疗机构的书面同意,相当于要经过本单位“审批”。
记者从一些医院医务处室了解到,过去医师申请多点执业时,基本上都要院长签字,才能得到“同意书”,导致很多医师难以成功办完手续。业内人士指出,单位“不放人”形成了医师多点执业的一个障碍。
根据修订后的新政,在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注册的提交材料中,取消了“向行政部门提交本单位同意证明”的要求。这意味着自今年8月起,单位的“同意书”不再作为医师申请多点执业的硬性规定。
不过新政指出,取消“同意书”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医院“同意”,医师仍然需要履行告知义务,向本单位报告多点执业的相关情况。据市卫计委相关人士解释称,和原来相比,新规的灵活性将大大增强。“原来医师需要按照院规走审批流程,现在向科室主任‘打个招呼’即可。”
多点执业不能耽误医疗救援
按照原来规定,医疗机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是禁止多点执业的。记者注意到,昨日颁布的新政取消了这一限定,意味着今后医院管理者也可以多点执业。
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路明介绍,一些医院的院长本身也是专家。新政为他们“解禁”之后,这些院长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经营状况考虑多点执业。
此外,原先医师多点执业的医疗机构不能超过3个。此次新政还取消了对执业地点数量限制。
不过,市卫生计生委表示,新政除了进一步为多点执业的医师“松绑”之外,还增加了对医师的考核等管理方面的内容。比如医师应根据与相关医疗机构签订的协议,合理承担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另外新政强调,医师的多点执业不能和突发、救援等任务相冲突,须服从第一执业地点所在医疗机构(即本单位)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及医疗救援工作的调遣。
新政
北京对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今年8月起,多点执业不再需要“院长签字”,在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注册的提交材料中,取消了“向行政部门提交本单位同意证明”的要求。
●医师仍然需要履行告知义务,向本单位报告多点执业的相关情况。
●医疗机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也可以多点执业。
●多点执业的医师,须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的相关规定接受各执业地点的定期考核。
●医师多点执业不能和突发、救援等任务相冲突,须服从第一执业地点所在医疗机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及医疗救援工作的调遣。
当前情况
近2000医师已注册多点执业
实施时间:2011年3月1日起正式准许医师多点执业
参与医师:截至2014年5月,北京市共计有1993名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注册
专业范围:医师多点执业的范围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专业
医师来源:办理多点执业的医师主要来自公立三级和二级医院等大医院
第二执业地点:以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为主
解读
“新政是政府回归本位的体现”
昨日,北京市卫计委表示,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的修订将进一步调动医师的积极性,此外还体现了市卫生计生委根据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进行准入管理模式的调整。
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路明介绍,对于医师积极性的调动,新政主要是给予了更宽松的政策空间,进一步取消了部分限制条件,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交流,有利于更好地统筹调配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
针对取消“同意书”,路明介绍,这是政府回归本位的一种体现。今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行政许可事项中主要着眼于医师依法执业资质的审核,但不再将医院对医师的用人方式、劳动报酬等医院内部管理层面的问题作为行政部门的许可审核要素。市卫计委要求医院充分行使对医师的管理权;同时加强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昨日表示,北京此次对医师执业规定的调整,比原先有所进步,更加宽松。“以前多点执业主要就‘卡壳’在原单位是否批准和同意,现在改进了一步。”
顾昕指出,放开医师多点执业,实质上是对于之前“不合理”政策的一个纠正,使之更加合理化。顾昕表示,目前的医改形势下,不能指望一个局部性的单条举措,就能缓解“看病难”的局面,但这样的尝试一定要坚持。
个案
多点执业医师更愿“黑着干”
有专家称,多点执业的动力主要是收入和待遇,还能赢得“专家该有的尊严”
昨日,记者采访多名医生发现,很多专家都有过“走穴”经历。而且,虽然政府早已为医师多点执业“正名”,但不少专家并不愿意走正规注册渠道。
在民营医院找到“专家该有的尊严”
何平(化名)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他的“走穴”经历始于多年前,他称,一般会利用周末等休息时间到民营医院出诊,有时候下班了,也会有医院请他帮忙做手术。
何平认为,他到其他医院执业的动力主要是收入和待遇。作为专家,民营医院请他出诊时,一般都会车接车送,并提供专门的休息室,劳务费也会比医院的正常薪酬要高很多。
除了收入外,何平坦言,他能在民营医院找到“专家该有的状态和尊严”。在另一个执业地点,专家能够得到更多的尊敬,诊疗环境也比自己所在的公立医院要好。“我认识的另一个专家告诉我,他在民营医院第一次感到做手术很快乐,是一种享受。”
医生兼职“只能是公开的秘密”
不过何平表示,自己的主要精力会放在供职医院。“那里是我主要的职业平台和学术平台。”但他很反感自己被医院“垄断”。“医生是社会资源,医生的培养、职称的评定也是社会化的过程,而不是某个医院的私有财产。医生的‘走穴’实际上也是市场的一种自发重组。”
2011年,北京放开医师多点执业。何平没有去办审批手续,“多点执业的多是专家,没有一家医院会希望他们把精力放在其他医院。”何平说,很多专家同时也是科室主任,科室很多事情都要处理,“放着科室不管到外面挣钱”会在供职单位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家大医院急诊科大夫罗冰(化名)也透露,“在外兼职”只能是公开的秘密,除非两家医院之间有协作关系,或者是已经退休的专家,“否则几乎不会有医生申请多点执业。”
罗冰说,有的医生工作之余希望有更多的生活空间,无精力顾及多点执业;有的则是怕被领导认为工作不够努力,会被“穿小鞋”。
政策沿革
1999年 医生禁“走穴”
颁发《执业医师法》,规定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只能在一家医疗机构注册执业。医师在外院私自开展的“周末门诊”、“飞行手术”等医疗行为一般称为“走穴”。
2009年4月 探索多点执业
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放开限制,提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2011年3月1日 为多点执业“正名”
《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根据规定,符合条件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经注册,可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2至3个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从而正式为医师多点执业“正名”。
2014年8月1日 多点执业降门槛
修订后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将生效,进一步降低医师多点执业的门槛。(记者温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