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电视剧《大河儿女》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局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朱夏炎在研讨会上致辞。
《大河儿女》编剧高满堂欢迎各位专家提出宝贵建议。
映象网北京讯(记者 骆琼 文/图)贺焰生的铁骨柔情成数次让我落泪、创作要尊重历史和文化、网友追着看又放不下就是好剧……4月13日下午,电视剧《大河儿女》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腕专家纷纷建言献策,会场气氛热烈,掌声如潮。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武桂林,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中国作协全委、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等,来自全国数十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评论家、作家齐聚一堂,为该剧的下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局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朱夏炎,省广电局副局长王仁海,河南电视台台长王少春,河南电视台副台长石小兵等领导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编剧来京听专家“讲课”
“我今天就是来听各位专家讲课的。”研讨会刚刚开始,《大河儿女》编剧高满堂便开门见山地说,为了创作该剧,曾16次到河南,走访11个县市及乡村,三易其稿。对高满堂而言,《大河儿女》似乎已经不仅只是一部影视作品,而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怀,被人们誉为“金牌编剧”的高满堂津津有味地听着多名专家的建议、建言。在研讨期间,他时而会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时而会低下头,在笔记本上认真的记录着。
电视剧《大河儿女》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电视台共同制作,是河南省广电局“二影五剧”精品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这场研讨会上,除了《大河儿女》的编剧外,该剧的“娘家人”—— 河南省广电局有关领导、工作人员也远赴北京,认真听取与会大腕专家的建议。
朱夏炎表示,从播出效果和观众反映来看,《大河儿女》应该说基本上实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不仅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也得到了专家和总局领导的认可和肯定,被业内称为是一部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历史正剧。
同时,他还希望各位专家、领导能够畅所欲言,不吝赐教,对《大河儿女》的成功之处进行评价,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专业的、独到的见解。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正在发言。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正在发言。
大腕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相关数据显示,4月2日,历经两年拍摄而成的40集电视连续剧《大河儿女》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即取得开门红,同时还得到了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网友评分也高达9.2分。
《大河儿女》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而它的又有哪些不足?与会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让网友追着看又放不下的就是好作品,而《大河儿女》就做到了这一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庆瑞说,《大河儿女》的成功就在于它写的是老百姓的故事,这就让该剧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谈及《大河儿女》的热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表示,该剧真正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对它传递思想的追求能够得到最大的获得和释放。
俞虹说:“《大河儿女》虽然讲述的是家族的恩怨,但它却已经超越罗密欧与朱丽叶家庭、爱情悲剧看似很永恒的爱情戏,因为这个戏在剧中个人、家庭恩恩怨怨,个人的命运、家族的变迁,它与国家的发展做到了无缝对接。”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在研讨会上,《大河儿女》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不少专家指出了该剧的些许不足。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陈芳表示,剧中有些细节可以再打磨一些,比如这个作品表现的是中原河南地域特色可以更加鲜明突出一些,现在作品中还稍显不够。
他说,剧中多次反映三河镇贸易的兴隆,可是很少能在画面中看到一个带有中原特色的招牌门脸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