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院子里挤满了人

 

乡亲们燃放鞭炮,庆祝女排夺冠。

 

夺冠的一刻全场欢呼(前排左一、左二为朱婷父母)

  北京时间昨日上午。22岁的朱婷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巴西里约征战奥运会的女排决赛,远在周口郸城老家的父母通过电视直播,默默关注着女儿的表现。在夺冠的那一刻,她的父亲从凳子上一跃而起挥舞着国旗,向女儿表示祝贺。而守在她家小院的乡亲们则点燃了一挂鞭炮,庆祝村子里走出了一位奥运冠军。朱婷临赴里约前,她的母亲在老家集镇上请人加工了10斤挂面塞进她的行囊,怕女儿吃不惯国外的饭,“那半生不熟的牛肉,她吃不好咋办”。

  探访

  偏僻乡村,父母至今在务农

  8月下旬的天依然闷热,豫东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的田间,玉米、大豆等作物长势正旺,再有不到1个月时间,乡亲们就将迎来丰收。

  从秋渠乡街道向东,穿梭在青纱帐相伴的乡间路上,顺着一条长满浮萍的小河沟驾车大约20分钟,就是一个叫朱大楼的村子。这个村子极其偏僻,与安徽省太和县搭界,村子里除了房屋,就是杨树、青草还有蔬菜。22年前的1994年,朱婷出生在这里,直到2007年被推荐至周口体校前,她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13年。

  她的家在村子里并不显眼,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平房院落,院子里简单硬化了路面,屋子里简单进行了装修,简单得甚至都没有铺上地板砖。除了朱婷带回家的荣誉证书和带有她封面的杂志,家里几乎没有可以引人注目的摆设。而在她父亲居住的那间屋子里,则更是杂乱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电瓶和工具钳——父亲在农闲时从事农机修理工作,挣钱贴补家用。

  “家里现在还有几亩地,种的是玉米。”朱婷54岁的母亲杨雪兰说,别看女儿是奥运冠军,但她和丈夫仍舍不了家里的几亩薄田,等到收获时节,她和丈夫一样“要下地掰棒子,以前朱婷没学排球的时候,也在家掰过棒子”。

  讲述

  初进体校,只为朱婷未来有碗饭

  倚靠在木门一角,杨雪兰慢声慢语回忆女儿上体校的经历。“俺家没有男孩,朱婷姐妹6个,她排行老三。”杨雪兰说,13岁那年,女儿已经长到1.7米的个头,加之家庭困难无力供养上学,学校的体育老师便把她推荐到了周口体校。

  彼时,谁也没有想到朱婷会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绩。“就觉得她个头很高,进体校学个技能,将来有个饭碗就行。”杨雪兰说,直到女儿13岁,她和丈夫也没有发现朱婷有运动方面的天赋。

  同样有这种感觉的,还有朱婷老家的邻居朱西领。“虽说朱婷在辈分上叫我大哥,但她跟俺闺女是大小差不多的人。”朱西领说,他对朱婷的印象并不是太清晰,只记得她小时候的样子,“跟村子里其他小女孩一样,比较乖巧,也没发现喜欢运动啥的,根本没想到以后会成为世界冠军”。

  尽管如此,但朱婷在身高方面的天生条件还是令人认可的。她的二姐朱丽娟告诉大河报记者,她姐妹6人中,最高的朱婷身高1.95米,老大1.83米,最低的是老四,也有1.66米,这在女性身高排名中已经是靠前的了。

  朱婷的启蒙老师夏陆海则说,他同样欣赏朱婷的身高条件。“刚进周口体校时,朱婷1.7米,当时预测她能长到1.85米,结果现在长到了1.95米。”夏陆海甚至有些兴奋地说,当然,朱婷能成为世界冠军,身高优势只占一部分,更多还是她刻苦训练、勤奋付出、努力拼搏的结果。

  激动

  夺冠一刻,老家的小院沸腾了

  北京时间8月21日上午8时,晨曦初起,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村依然平静,只有村子里悬挂的几处红色条幅,预示着这里即将见证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预祝中国女排冲冠成功”“中国骄傲、家乡光荣、朱婷加油”……这些往日里不多见的喜庆条幅,是乡亲们请人制作并挂上去的。他们知道,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小村里将走出一位奥运冠军。

  同时让这个村子值得激动的,还有包括大河报、央视、新华社等在内的众多媒体记者。各种摄像机、照相机和直播设备“进驻”朱婷家的院子,场面颇为壮观,引得很多村民感叹:“俺村要出名了。”

  此次征战里约,是22岁的女排主攻手朱婷首次出征奥运会,能否一举成名,无论对于她自己还是中国女排来说,都至关重要。对于她的父母来说,更重要,为此,母亲在朱婷临行前的几日,请人在集镇上加工了10斤挂面,每把切割成20厘米长,塞进了女儿的行囊。

  “朱婷好吃面条,在家喜欢吃荆芥面条。”杨雪兰说,“也不知道巴西有没有面条,万一没有呢,听说那边的牛肉也烤不熟,那咋能吃好,不吃好咋能打球哩。”

  一台液晶屏电视被搬进了院子里,朱婷的父母和她的启蒙老师、家乡父老一起,共同见证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从第一局失利到逐渐扳回局面,每一次成功得分,总能赢来满场喝彩和呐喊。

  朱婷父亲朱安亮表情紧张又丰富,女儿奋力搏球的瞬间,他急得脑门冒汗,手里机械性旋转着一面小国旗,而当成功得分时,老朱会第一个挥动旗帜,连喊“好好好”。

  夺冠那一刻,紧张等待的情绪得到释放,朱婷家的院子沸腾了,朱安亮一下子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同大家一起摇旗呐喊。门外,乡亲们点燃了一挂鞭炮,用这种传统的方式庆祝朱婷获得奥运冠军。

  寄语

  父母满意,备好“大餐”期待女儿凯旋

  “发挥得不赖,打得可板正(方言:漂亮的意思),很精彩,特别是(出手)快,打出了中国女排的气势,很满意。”比赛结束后,面对大河报记者采访,朱安亮一边拿着毛巾擦汗,一边激昂地“点评”女儿的表现,那阵势,仿佛比女儿本人还要激动。

  其实老朱本人刚开始并不懂排球,直到女儿进入河南省队后,才开始看比赛,恶补排球常识,并成为女儿的铁杆球迷。

  老朱表示,等朱婷载誉归来后,他会喊上老少爷们一起为女儿庆祝,为她加油。而为了迎接女儿归来,老朱专门去村头河沟里逮了20斤小鱼冷冻在冰箱里,准备回来拿油炸炸给女儿吃。

  而观看了朱婷所有比赛后,她的启蒙老师、周口体校校长夏陆海则表示,这次奥运夺冠只是朱婷的一个新起点,绝非她的排球巅峰时刻。从最后这场比赛来看,朱婷心理素质更成熟、技术水平在提升,在首局失利的情况下,能做到调整心态、越挫越勇、扭转局面,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期待朱婷下一个成功。”夏陆海说。(记者 于扬 实习生 李玉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