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惟妙惟肖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高亢激昂的河南坠子、载歌载舞的信阳民歌、千古传颂的虞城县木兰传说……河南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既是我们宝贵的资源,也是沉重的责任。

  目前,河南的“非遗”数量多,品种杂,分布广,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为促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珍视和保护,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发展,自9月1日起,映象网将推出“文明河南 走进非遗”大型系列报道,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立体化的传播方式,采访非遗传承人、手艺人、门徒,挖掘背后故事,梳理文化脉络,弘扬华夏文明。

  【遗产名片】太乙拳,又称天性拳,源于太乙文化、太乙意识、太乙阵法,集“禅、道、武、医、术”于一身,是中华传统武术套路中针对祛病疗伤的一种武术拳法,在习练中又有健身养生的功效。因其套路自成体系,具有传承性和独特性,2011年,“太乙拳”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的传承人张勋华向记者讲述太乙拳的由来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的传承人张勋华向记者讲述太乙拳的由来

 

张勋华给弟子们演示动作

张勋华给弟子们演示动作

  映象网讯(记者 南乐天/文 段晋哲/图)一簇柔光打在暗橘色的木地板上,一位白衣长者在灯束下起武。只见他目光如炬,一招一式柔中带刚,不疾不徐渐入忘我之境……

  这不是武侠小说的情节。白衣长者名叫张勋华,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的传承人。在练功房内或者公园里给学徒示范、传授拳法,是他每日的必修课。

    【系列报道】

     走进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与现代文明寻求和解

     走进非遗·罗山皮影戏:在传统与市场之间找到结合点

 

张勋华演示太乙十三式

张勋华演示太乙十三式

 

讲究神行合一的太乙十三式

讲究神行合一的太乙十三式

  功夫出少年 

  “刚打的这套就叫太乙十三式了,是太乙拳中最基础、最有代表性的一套拳法。”练武之人,讲究“拳打卧牛之地”,一套拳打下来,张勋华气定神宁,站在光束下,眼神中平添了更多和善。

  “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乙”。 据传太乙拳创自武当派张三丰,拳法松、静、空、慢、柔、圆,讲究民族辩证的哲理思维和武术、艺术的结合。看似绵柔,行云流水中藏得正是以柔克刚的韧劲儿。

  在张家,太乙拳是隔代传的家传武术。6岁时,张勋华在祖父的授意下开始练功。按他自己的说法,外人看到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华丽,背后却是难以体会的苦功,“拳打脚踢、肘撞膝顶、抱摔撕扯,都是从小时候开始磨出来的。”

  太乙拳里有一个刚肚功,练习的方法就是让很多人来打练习者的肚子。小时候的张勋华极其瘦小,他在十几个比他高、比他重的人面前挺着肚子被轮打,“当时被围观者看作是斗殴,把警察都叫了来。”

  “练耐力,练‘撕’劲儿的时候,一个人要跟十几个人摔跤,一般摔到四五个人的时候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但还是要拼了命的去摔。”张勋华回忆,有一次摔到第五个人的时候把脚给崴了,在现场只是给脚腕上点穴、把气脉打通,不等消肿就紧接着开始和第六个人摔跤,咬着牙摔到第十个,真是太苦了。”

  回忆起幼时练功的情景,一贯平和淡定的大师禁不住“道苦”。旋即间,张勋华又正色道:“习武不下苦功不行,看似相同的动作,其实里子差别很大。我给人治病,正骨、展筋全靠这个力量。”

太乙拳通过正骨、展筋来拉伸筋骨,达到瘦脸、瘦腿等效果

太乙拳通过正骨、展筋来拉伸筋骨,达到瘦脸、瘦腿等效果

  “神术”惊异域

  武术能正骨拉筋,治病并不十分稀奇。但不闻不问不诊脉,仅凭望神察色就能准确地说出病症,就不得不让人称奇。

  张勋华就有这样的神奇本事。2006年,他在哈佛大学创下了2小时为55人准确诊病的记录,技惊众人,被哈佛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甚至太乙拳也因此成为哈佛大学体育系必修课程。

  “因为我练太乙拳,经常处于有序的场态中,对无序的场态很敏感。人再多,只要释放出的场态是无序的,都能很快感受到。”张勋华用易学中的名词来解释这种外人看来玄妙的“神术”。

  在他看来,太乙拳亦禅亦武、还兼收并蓄中医等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是哲学和文化的交融。

  而这种交融,在他身上也尤为明显。张勋华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祖父张俊三是一名老中医,在跟随太乙拳大师窦来庚学习太乙拳后,不断地把一些中医养生的内容总结渗透进去,一些矫正骨骼,舒展筋骨的方法传到张勋华这一代,给了他中医文化的滋养。

  祖父过世后,张勋华到北京拜中医药大师吕炳奎为师,后来又拜于窦来庚的儿子窦璋门下。窦来庚当年习练太乙拳抗击日寇,用的是外在的搏击的方法,这种传承给了张勋华拳法上的指导。

  2011年,太乙拳在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早在此之前,张勋华就已自觉担起传承人的责任,开始继承、传播太乙拳文化了。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张勋华没有这样的顾虑,一门心思扑在了太乙拳的传承上,“我想把一些能减少病痛的好方法尽快地告诉给更多的人。”

太乙气针博大精深

太乙气针博大精深

 

用针如神

用针如神

  武者身医者心

  为了让更多人从太乙拳中受益, 张勋华又创新出太乙球、太乙五行球、太乙球有氧操等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健身养生套路,在郑州市内各大公园广场义务推广。

  “每天跟着张老师跑十几个地方,我们年轻人一天下来都累得不行。”张勋华的大徒弟说,起步不容易,但因为拳法前身健体的效果明显,口口相传,人越来越多。

  “张老师是善者,他把自己苦心钻研的方法教给大家,不用吃药、打针就告别腰酸腿疼了,太乙拳的普及对俺们老百姓好处真多啊。”杨淑琴阿姨今年70岁,刚刚练完太极十三式后,面色红润。

  像杨阿姨这样的学徒多了之后,张勋华并未停止对传承事业的探索。开办传习所、注册商标、收集影像资料、开发衍生产品……尽管已过知天命之年,但他步履如风,精气神儿比年轻人还要足。

  除了在国内全力推广,近几年,张勋华还把太乙拳文化带出了国门。在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宣传和交流中,他还找到了新的思路和关注群体。

  “一些年轻人为了瘦脸,特意跑到韩国把骨头抹掉,花很多钱。这做法是有害的,筋络全部都损害了。”谈起愈来愈普遍的整容之风 ,张勋华严肃了起来,“为这个事儿我专门去韩国两次,我要挑战韩国的医学整形。”

  结合前辈的经验,加上自己的不断探索钻研,张勋华发现了太乙拳与现代美容养生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太乙拳以前就是宫廷秘术,通过正骨、展筋来拉伸筋骨,达到瘦脸、瘦腿等效果很容易,立竿见影而且无痛苦、没有副作用。”

  “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太乙拳是几代人智慧的精华,能让人真正受益的东西我都会总结,从我这儿往下传承,越多人知道越好。”张勋华说。

    【图说非遗】太乙拳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的传承人张勋华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的传承人张勋华

 

目光如炬,柔中带刚

目光如炬,柔中带刚

 

太乙拳行云流水的招式

太乙拳行云流水的招式

 

今年70岁的杨淑琴阿姨向记者讲述练习太乙拳的经过

今年70岁的杨淑琴阿姨向记者讲述练习太乙拳的经过

张勋华的心态和谈吐流露出他的大气与平和

 张勋华的心态和谈吐流露出他的大气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