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40多家媒体的记者纷纷前来品尝丹江口水库的水
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金银花种植基地
编者按:引南水入北方,梦想即将照进现实。
历经五十年几代人的构想,经过百万建设大军的双手,别离故土的四十万移民,再过三个月,“一渠清水送京津”——丹江口水源地的一泓清水将通过南水北调中线,一路蜿蜒三千里,福泽百姓,直送京津。
从7月4日起至11月上旬,映象网将推出“南北共饮丹江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系列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报道方式,记录建设者汗洒丹江的工作热情,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的发展现状,讲述不为人知的库区移民故事、受水区群众的故事。
映象网讯(记者 骆琼 文/图)“丹江口的水就是不一样,味道稍微有点甜,挺好喝的。”7月21日,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40多家媒体的记者来到南阳淅川县丹江口库区的宋岗轮渡码头,在喝了从水库中盛上来的水后,不禁纷纷赞叹。
但在这“好喝”两个字背后,南阳淅川县却为了这一泓清水付出了很多。
取缔19家水上餐饮船 关闭350家污染企业
“宁可牺牲自家,也要支持国家,只希望一库清水早日北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实现一库清水送京津,是淅川县义不容辞的责任。
调水在即,面对网箱养鱼这一日趋壮大的富民产业,面对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淅川县再次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砍掉网箱养鱼这一产业。
为了保护好南水北调的“大水缸”——丹江口水库,2014年2月份,淅川县打响了取缔网箱养鱼攻坚战。
刘德美是该县香花镇丹江岸边的一户渔民。两年前,为支持南水北调,他家进行了后靠安置。他在从事网箱养鱼的同时,还建了两座冷库,一年忙下来收入达到20多万元。
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发展时,停产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眼看多年的心血即将化为乌有,刘德美很心疼。可他说,为了让北京人民吃上干净的丹江水,也只有这么做,要再为南水北调做点贡献。前些天,他不但主动拆解了自家的50多个空网箱,还动员其他渔民拆除网箱。
目前,库区19家水上餐饮船已全部取缔;全县41729箱网箱,除存鱼过渡的3338箱外,其余空箱全部上岸拆解入库;同时关停、搬迁和取缔畜禽养殖企业233家。
同时,淅川县先后开展了取缔非法冶钒、非法皂素加工、非法选矿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等专项活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累计关闭取缔企业350多家,淘汰小冶炼炉32台、机立窑水泥产能92万吨。
此外,淅川县还累计投入3.7亿元,建成治污设施160台套,形成了年处理废水474万吨、废气190亿标立方米、废渣4.2万吨的能力。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先后否决了20多个有污染的重大项目。
打造金银花生产大县 发展生态农业
取缔水上餐饮船、关闭污染企业、取缔网箱养鱼……淅川县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的同时,还在积极地加大生产方式转变力度,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对丹江口水水质的影响。
在农业发展上,水源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水源区初步形成了一批茶叶、金银花、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带,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三年前,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还是一片毗邻渠首的普通农田,仅仅三年后,这里已是调水源头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
“金银花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根系繁密发达,种植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具有独特的固土保水作用,成为当地首个保水质、调结构、促民富的农业示范项目。”淅川县副县长辛泽涛说。
为尽快促使金银花落地开花,淅川迅速建成了2000亩优质金银花育苗基地、4000亩优质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加工仓储基地,还专门出台了扶持金银花发展的奖励扶持措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该县福森集团就地取材生产双黄连注射液。
“我们一家5个人都在基地干活,锄地、采摘都按工付钱,这可比起光种地划算多了。”村民高志秀高兴地说,400多名村民都在福森药业金银花产业基地务工,每人每月至少收入2000元。
此外,福森药业集团中药材种植公司的负责人叶青志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月到10月是金银花的盛花期,一般亩产鲜金银花1000斤左右,亩均年收益在7000—8000元之间。“这可比种地强了不少。”
在唐王桥村的示范带动下,金银花种植已扩展到全县15个乡镇,种植面积达2.6万亩,形成了集种植、烘干、深加工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条,带动产值达9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