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不凡
“我是不是恁哥,你当然是俺哥,不管咋着走到哪,你都是我的哥……”这两天,一首被称为“郑州神曲”的网络歌曲《我是不是恁哥》一举突破百万点击量。各位亲,你听“神曲”了吗?你觉得它“神”吗?“神曲”是如何出炉的?它的走红告诉了我们什么?
单口相声意外地变成“郑州神曲”
演员最擅长观察与模仿,史不凡也不例外,他发现,郑州人喝酒,喝大了就开始聊天,聊的啥?也听不清,但最常说的就是“我是嫩(恁)哥不是?”和“咦,哥你绝对是俺哥”两句话。
最近,老郑州人“听一遍就能跟着哼出来”的歌曲《我是不是恁哥》在各大视频网站突然走红,随后被推至“郑州神曲”的地位。刚刚上传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站两天,就在原创歌曲排名中,以120万的人气入围三甲,不少郑州本地网友高呼“听着真带劲”。
其实这首“郑州神曲”的原创及演唱者并不是音乐人,而是一位名叫史不凡的相声演员。作曲则是土生土长的河南音乐人侯健,俩人一不小心“玩”出一首令郑州人乃至河南人“膜拜”的“神曲”。
今年30岁的史不凡,是位老郑州,曾在西郊棉纺路附近居住了10年,在史不凡看来,西郊最能代表老郑州。演员最擅长观察与模仿,史不凡也不例外,每次跟朋友一起在饭店吃饭,他就喜欢观察。他发现,两个人喝酒,一般都要点上一碟花生米和一盘毛豆,外加一份面筋腐竹,猜拳喝酒更是少不了,喝大了就开始聊天,聊的啥?也听不清,但最常说的就是“我是嫩哥不是?”和‘咦,哥你绝对是俺哥”两句话,史不凡的创作灵感正来源于此。
今年暑假开始创作的《我是不是恁哥》,原本并不是歌,而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玩”出来的一段单口相声,偶然的机会与音乐人侯健一拍即合,相声意外地变成了“神曲”。史不凡认为,他在创作过程中,没有掺杂任何目的性,只是觉得特别“好玩”,随着性子就创作出来了。
提起歌词中出现的“毛子哥”,史不凡表示,这是被编出来的人物,说相声讲究主题,“毛子哥”就是一副“喝酒喝高就胡侃乱侃,有事了又找不到人”的形象,“也不是想讽刺这类群体,还是觉得好玩,接地气”。
史不凡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他滴酒不沾,但却常常陪同朋友喝酒,送醉酒朋友回家是他艰巨的任务。而正是有这样的经历,才让史不凡有了用心观察朋友醉酒状态的机会。
听过这首歌的网友都知道,歌的最后史不凡“醉”得舌头都伸不直了,而这个状态也是模仿出来的,“创作的灵感都来自生活”,史不凡说。
“神曲”蹿红,两位创作人感到很意外
这种“草根”歌曲没有主流官方平台愿意展示,对它的分类更是没有严格的界定,只要网友乐意听,听完乐一乐,目的就达到了。
“玩”出来的“神曲”,并不是职业相声演员和音乐人的本职工作。音乐人侯健也认为,创作出这段“神曲”,是他和史不凡通过不断磨合,不断碰撞灵感,“玩”出来的结果。“这种‘草根’歌曲没有主流官方平台愿意展示,对它的分类更是没有严格的界定,只要网友乐意听,听完乐一乐,目的就达到了。”侯健说。
建议史不凡将《我是不是恁哥》相声小段编成说唱歌曲的“伯乐”正是侯健。“听过毛毛(史不凡的小名)用相声形式通了一遍《我是不是恁哥》,就觉得用说唱形式唱出来,能更好地把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出来。”侯健说。
对于《我是不是恁哥》反响出乎意料的好,史不凡和侯健都觉得“有些意外,没有想到”。
其实,最早,在《我是不是恁哥》完整版出炉后,史不凡只是把它通过微信传递给了几个要好的朋友,朋友听后觉得“很给力”,就帮着转发,当时他并没在意。而后来,史不凡才发现,短短几天时间,《我是不是恁哥》就在猫扑等几个大型网站被网友发布。“大家觉得都能听懂,也算是产生了共鸣吧,挺欣慰的。”史不凡说。
随后,侯健把《我是不是恁哥》上传至“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站。第二天,他爱人单位的同事听到了这首“神曲”后,都把河南腔的“我是不是恁哥”当成了口头禅,一开口就能哼出来。
我是不是恁哥
你当然是俺哥
不管咋着走到哪
你都是我的哥
我是不是恁哥
你绝对是俺哥
就算啥忙都帮不上
你还是我的哥
跟住这个节奏
再来盘花生毛豆
40度的大热天
据说已经立秋
…… ……
深吸一口气
我想把正事说
毛子哥他一摆手
老弟你先坐
西郊这一片,有事找恁哥
…… ……
对面这位哥,就是毛子哥
大金链子挂关公得有一斤多
…… ……
——摘自《我是不是恁哥》
网友评论
大赞“神曲”的同时,
也有网友持批判态度
昨天中午,本报官方微博以“一身的河南话说唱!我是不是恁哥,当然是俺哥,走到哪都是俺哥!”为内容发布了《我是不是恁哥》的歌曲链接,共有200多名网友转发,一时间“郑州神曲”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不少网友大赞“神曲”,并用地道河南话留言评论。
网友“郑州航院徐亚辉”:不听不知道,一听好嘞很!纯正河南话,形象一类人。酒场上论兄弟,恁就是俺哥!
网友“贪心--戒戒”:听住可得劲儿!
网友“杨张振”:全懂无压力,有意思!
更有网友称,“我是不是恁哥,如果你是郑州人(郑州长大的)一定能听懂,而且听着耳熟。”
“果断转发!”也是不少网友的呼声。当然也有不少网友称,创作者很有才,很幽默!
在侯健的音乐主页上,有不少身在异国他乡的郑州游子,听到这首用地道河南话创作的“神曲”后,不禁感慨,“听到乡音,倍感亲切,特别想回家。”
更有外省网友,强烈要求侯健贴出《我是不是恁哥》的歌词,声称要学习河南话。
最有创意的调侃要属网友在侯健朋友圈中的发布评论:
“如何验证你是不是资深郑州人?快来回答一下问题吧!
“1.毛子哥是哪片儿人?
“2.歌里面说的是啥事儿?
“3.求毛子哥办事的人,想卖的饮料叫啥名字?……”
在不少网友强烈推荐“郑州神曲”的同时,也有网友对此持批判的态度。
有网友称,歌曲的粗口不断,格调低俗,这不是传播河南的艺术,这个是高级黑。
也有网友表示,这歌词有太多不文明的地方了!
对于网友提出的歌曲中最后一句“我是不是恁哥 是……个球”,这个“球”字是“骂人”的话,用在这里不文明的看法,史不凡表示,“球”字在河南方言里是种俚语,并不是骂人的话,各地方言都会有虚字。“球”字是口头带出来的,只要在情绪表达之内,不出格就行,如果删掉就有失原汁原味。
民俗学家
“神曲”很好玩、很幽默,
注定受人欢迎
昨晚,大河报记者专门致电河南民俗学会副会长孟宪明,采访前孟宪明专门听了一遍《我是不是恁哥》。听完后,孟宪明给记者回电话时,先表演了一段天津快板,然后特别欢乐地说,这首“神曲”很好啊,很幽默,听了之后心情倍儿爽。
孟宪明认为,《我是不是恁哥》用的是天津快板的调子,大家都喜闻乐见,听上一遍就能哼出来,而且歌词用的都是河南土语,描写的地点是西郊四厂,都是些司空见惯的现象,郑州人听了非常熟悉,“幽默风趣,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同时又是无害的,所以这个东西注定是受人欢迎的。”孟宪明说。
采访中,孟宪明也玩了把幽默,“如果郑州能有20首这样的歌,郑州在全国就要红了!估计模仿版就该出来喽!”
而对于歌词中爆出的“粗口”,孟宪明表示,并不是很粗俗的话语,是可以接受的。
(记者 贺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