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社区,上风上水,地下CBD,人生后花园。”电影《疯狂的赛车》虽非新片,但其中推销墓地的台词,一点儿也不过时。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豪华墓持续高烧不退。这不,媒体日前又曝光一个:占地20平方米、售价约60万元、“双层凉亭式墓地”……

  论价格,豪华墓价可与房价比肩;论名声,一些建墓者毁林占田,破坏自然生态,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社会风评不佳。可为啥这样的疯狂就拦不住呢?

  有需求就有市场。“富不富,看坟墓”,厚葬礼仪一直以来都是传统观念的重镇。但一些人却扭曲了传统孝道的含义,把丧葬投入和孝顺程度挂钩,好像在墓地、配套上花钱越多就越孝顺。结果,攀比之风在一些地方盛行。而国家大力推广的生态葬,虽有价格优势,但选择的人寥寥无几。

  供给方动力十足。按照《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城市居民只能安葬在经营性公墓里。审批时,会对这类公墓的规模、建筑用材、单位面积等作出明确要求。但由于殡葬行业是市场化运作,地理位置较好的公墓供应紧俏,导致价格狂飙。墓地运营商自然愿意销售豪华墓,甚至不惜打政策的擦边球。而当执法人员发现违法墓地时,墓主骨灰已经下葬,迁墓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面对不合规的豪华公墓,监管方经常缺位。目前,对于现有的豪华墓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说法,怎样处罚也没有可操作的规定。再加上有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和墓地经营者甚至是“穿一条裤子”,怎能承担起监督查处的职责?

  就这样,监管不严,执法不力,助长了豪华墓愈演愈烈之势。

  再难也得管。要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需多管齐下,根治豪华墓葬不正之风。首先要细化监管规定。对于超规修建墓园的相关个人和管理方,该怎么管,要怎么罚,要有法律层面的具体规定。依法治国,依法治葬。同时,必须分离经营性公墓的经营权和监管权。

  长远看,国人丧葬观念的移风易俗,则是刹住豪华墓之风的根本。“生,事之以礼”是孝的关键,厚养薄葬,才是更值得倡导的价值取向。孔子早就说了,未能事人,焉能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