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公益路 帮助别人成习惯
日前,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3月网络评议正式开始,从事公益事业数十年的三门峡市民闫文智,入围3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公益圈里任劳任怨的“老牛”
闫文智,熟悉他的人都喊他“老牛”“牛哥”。提起闫文智的这些称呼,和他一起做了多年公益的老朋友孙梅丽告诉记者,因为闫文智做起公益来,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所以,被大家亲切的称为“老牛”“牛哥”。
2007年,闫文智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协会。该协会会长孙梅丽告诉记者,“老牛”10年来没有落下过一次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作为爱心之家协会副会长的闫文智,10年来带领爱心人士累计做志愿公益活动25万小时,组织公益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捐款捐物达500余万元,救助患重病孩童43名,为他们筹集治疗费260余万元,并在26所山区小学建立了“爱心图书屋”,帮扶救助困难弱势群体15000余人。2013年起闫文智组织志愿者无偿献血,短短的4年时间,先后无偿献血100余万毫升,为15000余人提供了献血服务。
据了解,10年的公益之路,闫文智先后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河南省优秀志愿者、三门峡市文明市民、三门峡市优秀志愿者、三门峡市首届“青年志愿服务市长奖”等荣誉。他所带领的“爱心之家”被评为第十九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第三届河南志愿服务优秀组织”“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河南省志愿服务先进单位”,并荣获“我为正能量代言”公益奖等荣誉。
十年公益路 帮助别人成习惯
传承雷锋精神,帮助别人成了一种习惯
聊起做公益事业,闫文智说,走上公益这条道路,或许与从小受父母的影响有关。他告诉记者,父母平时就是乐善好施的人,从小的耳濡目染影响了他。
闫文智向记者讲述,上高中时,有一次周末放学准备回家,刚走出校门,看到一位80余岁的老人坐在地上举着牌子乞讨,看着老人衣衫褴褛,当时只有10多岁的闫文智顿时心生怜悯,将回家的车费全部送给老人。闫文智回忆,当时他在县城上高中,每周回去一次,学校距离家里40余里路。把钱给了那位乞讨的老人后,闫文智步行回家,整整走了半天时间。
“还有一件事让我十分感动,这件事对我以后坚持公益之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闫文智说,1999年,他结婚的第二天,他和妻子乘车从渑池县到市区的老丈人家,车辆即将行驶到市区时,车上一位10多岁的女孩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当时,看到她特别无助,一直不停地哭。”闫文智说,看到这里,他想都没想,就从身上掏了100元钱给了这个女孩,并劝她不要伤心。当时女孩不好意思收,最终在他的劝说下女孩才收下钱,女孩最后还留了他的联系电话。聊天中他得知这名女孩是一名学生,家住义马,坐车到三门峡上学。
帮助小女孩后,闫文智很快就忘记了此事。可是一年后,这位女孩带着父母找到了闫文智,当面表示感谢。“至今我都忘不了那一刻,女孩父母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迟迟不愿放开,我能感受到女孩全家人对我的感激。”闫文智告诉记者,“当时我特别开心,终于体会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真正内涵。如今,帮助别人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孤残孩子的“闫爸爸”
采访当天正值周末,闫文智早早地将精心准备的礼物放进了车的后备箱。10年来,每个周日下午,闫文智都会组织志愿者到三门峡福利院看望孩子们,给他们喂饭、做康复训练、陪他们做游戏,天气晴朗时,还会带孩子们到风景区玩。
2016年,闫文智得知福利院孤儿党山英分到了廉租房,他二话没说,开着车买地板、买窗帘……几天时间,简陋的房子被他精心打造成了一个温馨的家。多年来的陪伴,福利院的孩子已经把他当成家人。“每次走进福利院教室,孩子们就一拥而上把我围住,并亲切地喊我‘闫爸爸’,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特别希望他们每天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事需要做。”
从2007年开始,每年冬天,闫文智都要和志愿者们准备近3000个“爱心6+1温暖包”,发放给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闫文智说,“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从小饱受贫苦,看到他们,我就想到小时候的自己,就想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据了解,他不仅组织志愿者去帮助贫困留守儿童,他本人还主动承担了6名贫困学生的资助任务。
(郑帅)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