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漯河 > 正文

漯河民警陈晓磐:群众心坎上的人民警察

2016-11-21 16:43 来源:映象网

陈晓磐接受媒体采访

与群众座谈

  映象网漯河讯(记者 常卫东)陈晓磐2005年调入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任指导员兼驻村民警,并兼任大袁村党支部副书记。曾获河南公安“十大忠诚卫士”、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干警”、河南省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被国务院军转领导小组、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等联合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并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其警务室还被授予“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岗”和漯河市“工人先锋号岗”、“示范留守儿童之家”等荣誉。

  他结合农村实际,不断创新“五步双网”工作法,破解了农村治安难题;坚持群众第一,身入千家万户,被群众视为最亲近的人。其事迹被编成河南坠子《模范指导员》、豫剧《知心人》和曲剧《三子醒悟》等。2015年,他作为嘉宾受邀参加9.3阅兵观礼,今年4月荣登“全国政法英模榜”,近日又荣幸入选“全国公安楷模”。

  陈晓磐分包的警务室地处偏僻的农村,辖14个自然村,居民2813户如珍珠般散落在马沟河的两岸。这儿家族纷争,社情复杂,安全隐患多;过去马沟河经常泛滥,遇到雨雪天气,泥泞难耐,无路可走,村民怨声不断。村里各种矛盾沉积,干群关系紧张,警民联系不畅,纠纷、案件、上访“三不断”的乱象高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几乎为零。

  2008年他就主动把“家”搬到了大袁村。在当时四面透风的旧村室旁,打扫出一间曾被村民当成养鸡场的房间,作为“第一代”警务室。刚到大袁村,他并不是急于踢开头三脚,而是从访民情、察民意入手,先是召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以坚定信念,统一思想,然后与大家一道,迈开脚板挨家挨户走访,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分析“三不断”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破解的方法。

  遍访千家他找到了“三不断”的症结,群众最为不满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村里的上访积案。自1992年以来,村里有12个男性村民,因年满十八岁要求划分宅基地,但原有公共用地已被另外几户村民所占据,并在上面盖了房或栽了树。村里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问题毫无进展。原因是占地的一方以有人承包村里耕地未交够承包款为由拒绝退地,而承包户们又借口宅基划分不均拒不交款。三方纠缠在一起,互不相让。问题被反映到乡里,状告到县里市里,几经调解还是无果而终。到了2002年,另有8户村民的儿子又到了划分宅基的年龄,为此事三方多次暴发激烈冲突,险些酿成命案。09年初,针对这一情况,陈晓磐专门住到村里,在摸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之后,就苦口婆心多方做工作,在乡村干部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欠款收回和宅基划分完毕。这桩困扰几任村班子、历经数载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81岁的孤寡老人钱氏,她唯一的儿子在96年死于车祸,老人得到了一笔6000元的赔偿金。村民称为“血金”。当时的村干部出于为这笔钱的安全考虑,扣了3000元入到了村委的帐上。前后十二年,村里换了三任干部,3000元血金早就不知了去向。钱氏无数次催要,直到2008年底病逝,也没有要到一分。其亲属和群众对此早就气愤异常。在办理钱氏的后事时,群情激愤,扬言:如果半天内村里不拿出这笔钱,就把钱氏的尸体抬到乡里去,然后穿孝进京上访,为钱氏讨回公道,并且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局面一时难以控制。陈晓磐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赶到办丧地点,一边帮助办理丧事,一边进行耐心地安抚和劝说,亲属的情绪暂时得到了稳定。又赶紧找到新任村班子做工作,村班子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很快凑齐了3000元钱和他一起送到了钱氏亲属的家中,老人终于入土为安。

  类似于这样的案件,那时辖区还有40多起。针对个案,他采用巧劝解、巧疏导、巧借力、巧施策等办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他破解积案的“三问三访六到位”法就是期间初步形成的(被收录在《河南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学习手册》一书中)。为弘扬正气,就地取材开通了“农村大讲堂”,让法律道德进学校、进家庭,并建起独具特色的“警民联动调解工作室”。

  小难题和小民生”等六小警务为切入点,积极打造微警务信息网和治安立体防控网,编写了一百句顺口溜《农村安全防范百句经》,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打防违法犯罪,进一步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2015年10月,犯罪嫌疑人盛某流窜到辖区盗窃时,被警惕的群众当场捉住并扭送到所里。像这样在群众的支持下,累计抓获逃犯、盗抢吸骗等嫌疑人100余人,预防各类矛盾升级1000多个,化解纠纷3000多起、消除安全隐患2000多个,稳控重点人员133人。他还注重教育转化一些负面典型,使这些人成为他的信息源,为他打探、提供有用的线索,并成功抓获了几十名网上通缉的逃犯。其中就包括前年7月份他配合局专案组,先后抓捕的上网逃犯臧某和系列抢夺抢劫主犯李某刚等。

  他发现由于辖区长期闭塞落后,村里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风气,比如,迷信盛行、孝道滑坡、是非模糊等,对辖区的稳定和治安很有影响。为此,他在抓好打防违法犯罪的同时,就与六个村的“村两委”一起,大力弘扬“孝道、科学、和谐”三种风气,组建了有300多名自愿者响应的学雷锋活动小组,多次深入辖区的学校、企业和村组,传播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以这种典型带动、精神鼓动来影响周围的人,形成一定的正能量,促进了辖区的平安稳定。

  他刚到警务室不久,为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他就将蕴含平安吉祥的“中华结”,加工制成了8000多枚,正面是“警民一家亲”字样,背面印有陈晓磐名字和手机号码的警民“连心结”,免费发放给群众。让需要帮助的群众,直接和他联系。刚开始时个别人认为他这是作秀,没有当回事。发生下面一件事后,群众立刻争先讨要,把它当成了“护身符”。

  2009年3月23日晚11时许,天上下着毛毛雨,孕妇郭某突然出现临产征兆,情况十分危急!她的丈夫和公爹均外出务工,一个身患多种疾病的婆婆连走路都困难。这下可急坏了婆媳俩,万般无奈之下,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连心结”上的电话。陈晓磐接到电话后,立即与村干部一起帮助找车,连夜把孕妇送到了县妇幼保健院。等孩子出生时,已是早晨七点多钟,看到母女平安无事,他才放心地身体回到了警务室。这件事传开以后,群众一遇到困难或挠头事没法解决时就给他打电话,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雨天雪夜,每次接到电话陈晓磐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

  2011年6月17日凌晨1点多,78岁的王来真老人给陈晓磐打电话,说他的牛犊子丢了,老人带着哭声央求一定帮陈晓磐找到这头小牛,因为这是他家最值钱的家当。他放下电话,立即赶到警务室,借助电子地图,动员巡防队和周边的警务室一起帮助查找。时间不长,一村民给陈晓磐打来电话说,牛,他捡到了,就拴在家里。王老汉很是感激,动情地说:“小磐啊,你可真救了俺的老命了,这一辈子我也忘不了你的大恩!”帮助残疾人袁自成、困难户王大民、高素勤等很多弱势群体解决实际生产生活困难,帮助迷失到辖区的崔桂花、高全成等6位外地痴呆老人或精神病人找到亲人,以及替农民工找工作及讨薪等。像这类好事很多很多。从此,在群众间就流传了“有困难,找晓磐,找了晓磐不作难”的赞誉。

  为了方便特殊群体联系,他要求巡防队对没有电话的孤寡残户和空巢老人等进行定期定点巡逻,谁家有事需要帮助,只要把“连心结”挂在大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村巡防队发现后立即登门询问。弄清情况后马上向他报告,只要得到信息他都会在第一时间登门服务。而且每年除夕,他都坚持与他的学雷锋小组一起到这部分群众家中慰问。将平时节省下的钱,其中是他的部分工资和立功的奖金,分成100元、50元不等的几十个红包,送给孤寡残等特困群众。有的人说他傻,平时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拿钱送人,很不理解。他深知,一家背后有十家、十家背后有千家万家,自己做的也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传递的却是党的温暖。2010年除夕,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特困户史付坤,看到陈晓磐的到来,激动得硬是坐起来,拉着陈晓磐的手吃力地说,“做梦也想不到,大年夜,晓磐还想着我、看望我,我这会儿死也能瞑目了。”

  像这类特殊群体,农村中还有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与此相关的案事件更是频频发生,现已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帮助她们,防止或减少这方面问题在本辖区的发生,他想了很多办法。7年前,捐资成立的“陈晓磐留守儿童温馨家园”,使200多名留守孩子的生命中,多了一位“陈爸”,

  被人民网等媒体誉为“河南留守儿童家长”。首先由各成员单位轮流进行教育管理,通过举办一系列有益的活动,给孩子以温暖,然后他还在警务室里安装了亲情视频,让孩子经常在网上与父母见面聊天,融洽亲情,减少孤独。同时,他还主动登门向周边企业求助,先后帮助62名留守儿童的家长在辖区周边找到了称心的工作。他还以“陈晓磐留守儿童家园@”为名,在网上开办了微薄、微信、QQ群,帮助网民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他说他的这些做法,只是想尽点责任付点爱心,并没有其他功利的想法。但是,社会却给予了广泛赞誉。特别是深圳卫视“奇迹之门”栏目组,还深入到他的警务室里进行采访和慰问,并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于 2011年 12月28日播出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被网民称为史上最感人的“奇迹之门”。2013年9月19日,也就是中秋节的当天中午,这个“留守儿童温馨家园”还上了央视的“新闻直播间”。

  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大都是一些琐碎和平凡的小事,但要真正做好,必须踏实敬业、甘于奉献;必须耐得起寂寞、守得住清贫。他家住在漯河市区,离所里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在每次休息回家时,他都有意走土路,开摩托绕道辖区里,以便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于是他也常被熟人嬉称为“不爱走正

  道”的人。前后9年的时间,他已经骑报废了两辆摩托车,跑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的一圈多。

  为助力农村警务,采集实有人口信息,全面熟悉辖区各家情况。于2010年他曾利用8个多月的时间,靠着一双“铁脚板”累计步行1000余公里,把全乡8948户11029处院落全部走访了一遍,采集人口信息9万多条,拍摄照片36000余张,手绘地图100余幅,仅用去的笔记本达60多册、用坏相机3部,全部输入电脑制成电子地图,为服务群众和实战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常期骑摩托,他的腿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疼,夏季再热都得穿着棉秋裤。加上成年累月生活没有规律,几乎烟酒不沾的他还落下了严重的胃病,一疼起来浑身直冒冷汗,腰都直不起来。前年体检时,医生严厉警告说再拖下去后果将非常严重。加上病痛的折磨,又患上了轻微的面瘫,说话嘴都有点歪。2014年4月,实在难以支撑,他被迫到市中医院住院治疗,村民听说消息后,很多人跑了几十里路,冒雨结队到医院探望。这其中,有他帮助过的人、还有他叫不上名字的人,甚至还有他曾经打击处理过的人。他非常地感动,群众对他的那份深情,他说他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这次住院使他真切体验到了“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会对你有多亲”的深刻内涵。

  由于平时派出所里人少事多,加上他离家路程较远,十天半月回一次家,这是常有的事。但每次他几乎都是顶着星星来,迎着月亮回。经常是儿子睡着了才赶到家,次日天刚亮,看一眼熟睡中的儿子就得往所里赶。

  他今年46岁,也成为留守儿童的儿子今年才上初中一年级。有时候儿子会埋怨他“邻居家的同学都有爸爸在家,我爸爸为啥老不在家呀”?曾在他儿子5岁时,有次晚上临睡前,闹着非要睡在床边上,陈晓磐就问儿子为啥,儿子天真地说:“爸爸光丢,睡在外边挡着,爸爸天亮就不会丢啦!”,听到此话,陈晓磐实在是心酸难忍,把儿子紧紧地抱了很久!这对于他当时幼小的儿子来说,也许是唯一能够看住爸爸不丢的最好办法啦!由于长期聚少离多,在家人看来,陈晓磐就是一个不常登门的远房亲戚。现在孩子长大了,反而对他疏远啦陌生了…

  很多人曾多次问陈晓磐,“守在那个穷乡村,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趟,你到底图个啥”?他也常回答:“是啊!我图个啥?我图得就是辖区的老少爷们把我当成了他们自家人!无论走到哪个村,一句‘晓磐,你回来啦,到家坐’,总是让我感觉是那么的温暖和贴心!”

  陈晓磐清正廉洁,生活简朴,至今穿的便服还是15年前买的,家具还是从部队转业时添置的。但他节俭的背后却是一颗拳拳爱民之心,不仅为孤儿等捐款,每年除夕给孤寡残困群众送红包,出资评选警务室治安之星等。有的人说他傻,平时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拿钱送人,但他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感召下,村民张桂卿等43人被推树为县市级道德模范或身边好人。同时,还多次受邀到省市县的多家机关单位,传递警察为民爱民的“道德经”, 受众达数十万人。讲述他在平凡工作中,扎根基层、心系群众、默默奉献的感受和体会,传播我们公安的正能量,唱响公安正气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忠诚、担当、干净的深刻内涵!

  如今大袁村已连续多年保持了零上访和轻伤以上刑事零发案,由一个“乱”村已变成了一个“靓”村,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平安村、和谐村和示范村。辖区不仅治安好了,而且新修了公路、通了公交车,还盖了新社区,村民住上了别墅,还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民主法治村”等。这成绩都是群众自己干的,但他们却说这是人民公安带来的!于是大家集体创作了一副对联“进村头出巷尾法润百姓促和谐,小警务大作为情融万家保平安”,写在陈晓磐的“第三代”警务室里,以表达敬意。他说,“荣誉都是人民群众给捧出来的。自己深感做的还不够,还需更加努力,只要群众满意我也就满足了”。

责编:张迪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