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一座生态宜居的新兴城市(组图)
济源:一座生态宜居的新兴城市(组图)
碧水蓝天有绿色,是济源人生活的愿望。如今,正是因为济源有山有水,绿树成荫,很多在外工作的济源人慢慢选择回家乡买房定居。
老王回家探亲,一高兴就买套房
自1993年离开济源以后,老王就一直在北京打拼,经过20年的奋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了一名企业老总。今年国庆长假,已经多年未回家看看的他,决定推掉到国外旅游的安排,携妻带子回济源和父母过个团圆节。
9月28日上午,安排好一切事务后,他乘坐下午1点多北京至郑州高铁,经两个半小时到了郑州,刚出站口就被等待已久的自家兄弟,帮助他们拿上行李放进私家车,然后驶向高速。
“真没想到现在的交通这么发达,以前坐火车要一个晚上才能到济源,现在四个小时便到了,”出了济源高速站口,老王感慨道。
第二天早上,曙光刚刚洒满大地,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济水城就活跃起来。漭河、湨河两岸提着鸟笼的老人,穿行于步道中跑步的青年,清趣园、望春公园、世纪广场晨练的市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着清脆的鸟鸣,观看着花团锦簇的美景,无不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自豪。
老王准时起床,叠好被子穿上运动服,戴上耳机,从泉水湾出来,边听着广播,边从漭河河畔一直走,穿过愚公路来到世纪广场,坐在板凳上喘口气,他便拿起兄弟办理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卡,从广场一角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刷卡骑了一辆自行车,沿着济源开始转悠起来。
世纪广场,景观绿化和雕塑小品相映成趣,人文气息浓厚;黄河大道两侧,别致的微波地形,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犹如微缩园林,几位老年人在幽静的小径上散步;湨河两岸,低有绿草,中有灌木,高有垂柳,佐以石雕小品,形成一幅层次分明而又浑然天成的立体风景画,“画中”有人在散步,有人在垂钓,有人在锻炼;惠春园,有椅有凳有景观,有树有花有绿地,几个小孩在鲸鱼、渔船雕塑周围的小沙滩上玩,陪同的家长坐在椅子上聊天……
行走在市区,处处是景,移步换景。此刻50多岁的老王被老家这种休闲的生活惊呆了。“多年不回来,没想到济源的环境是这么好,真适合休闲养生。回家乡买套房子,每到周末回家住住,岂不美哉!”
回到家中,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老伴听,没想到老伴也正有此意,于是这个假期,他们便开始到处看房,经过两天转悠,终于在一座新建的小区里定了一套房子,忙着准备办手续。
想着以后能陪着爱人孩子在这样一个轻松、安静的环境中过周末过假期,等60岁就可以搬回来养老,一起爬爬山、钓钓鱼,约几个同伴喝喝茶,下下棋,老王在梦里都是笑的。
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
近日,东方今报记者走访济源发现,即使再偏远的山村也是干净整洁的,再长的道路两边都是郁郁葱葱,再高的山坡也有水来灌溉。
城市发展绿色,绿色创造城市。如今,城在林中,人在绿中。这是济源百姓的生活写照。
济源市委书记何雄多次在会议中强调,济源连续多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这是济源人的荣誉,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还要青山绿水和蓝天。
这些年来,济源一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大手笔投入,大规模建设,强力推进城市绿化、生态水系建设和环境治理,先后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济源市获得的这些荣誉称号在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济源人的心得体会,也是济源人悉心实干的工作之一。 据了解,济源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累计投入15亿元,林木覆盖率也达到52.42%。济源市林业局负责人告诉东方今报记者,济源已累计植树5088.7万株,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茅;重点水利工程也完成157项,改善灌溉面积11.9万亩;共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33个,新增耕地6.7万亩;完成260个村的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值得一提的还有济源的水系建设,由于该市山区占总面积的81%,对水的治理难度较高。但济源以“提升水环境、弘扬水文化、打造水经济”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有效提高了当地水文化的城市品位。
济源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济源建成了小浪底北岸灌区、蟒河口水库、河口村水库等大型生态项目,有效保障全市农业生产供水、工业供水、城市景观和生态供水。对中心城区及周边水系、坡头沿西霞院库区、曲阳湖组团三湖等湖域进行科学规划,把城市水系建设与防洪、排涝、景观、节水结合起来,对沿线周边土地开发、水资源利用和工业企业用水进行整体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水系综合利用水平。
有山有水有蓝天,济源人一直发扬“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精神,使济源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东方今报记者 李国营 吴战通
左朝君 通讯员 郑伟光/文图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