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筑百姓生命安全屏障
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今年汛期不平静。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省各级防汛部门及有关部门超前部署,精心组织,科学防控,洪水来时应对有序,抗击旱魃力保丰收,夺取了防汛抗旱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在我省,5月15日入汛,9月30日基本结束。一般情况下,5月15日到6月20日称为前汛期,6月21日到8月20日称为主汛期,8月21日到9月30日称为后汛期。虽然今年主汛期即将平稳度过,但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兼秘书长、省水利厅厅长王树山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直言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远未结束,不可松懈。
他说,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由于我省地理和气候条件特殊,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历史上出现秋汛的年份不少,后汛期发生大的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防汛抗旱工作仍须警钟长鸣,枕戈待旦。
抗击旱魃力保丰收
[旱情回放]
5月15日至6月22日,全省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全省平均降水量仅1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旱情迅速发展蔓延。旱情最重时,全省秋作物受旱面积达3020万亩(其中严重受旱371万亩),有323万亩因旱缺墒无法播种,16万人、3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
记者:在今年秋粮播种的关键时刻,我省曾遭遇严重旱情。在全省粮食生产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水利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全力抗旱保秋、保障粮食生产?
王树山: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生产大省,粮食总产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可取代。去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在《指导意见》中,中原经济区的第一个战略定位,就是建设“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
“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仅是河南对党中央、国务院的庄严承诺,更是对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责任和担当。保障粮食安全,水利部门责无旁贷。
面对5月中旬至6月下旬出现的严重旱情,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抗旱措施,全力抗旱保种、抗旱保秋。
及早部署、强化督导。6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抗旱保秋工作的通知》,对全省抗旱保秋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水利厅、省防办也多次下发通知安排抗旱保秋工作,并派出6个抗旱督导组,分赴信阳、驻马店等旱区进行督导检查。
加密测报、加强沟通。充分利用已建成的224处墒情监测站、1450处地下水监测站,密切监测地表水、地下水、墒情动态变化,每隔5天进行一次土壤墒情测报。加强与气象、农业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分析会商,及时提出分类指导、科学灌溉的指导性意见。主动与河南黄河河务局沟通协调,在加大引黄上争取帮助、支持。
科学调度、全力灌溉。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科学调配水源,动用各种水利设施和抗旱机具,全力抗旱保种、抗旱保秋。全省大中型水库灌区累计放水7.9亿立方米;引黄灌区日最大引水总流量447立方米每秒,截至7月中旬引水24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井灌区组织群众努力扩大灌溉面积。
加大投入、支持抗旱。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及时向财政部、水利部专题汇报,争取中央特大抗旱经费4000万元,数额比去年增加1倍,省财政下达省级特大抗旱经费1500万元,支持各地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
据统计,全省共投入抗旱资金11亿元,日最高出动劳力257万人,行动机电井84万眼、泵站2014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237万台套,累计抗旱灌溉7246万亩次,抗旱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