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让宜居成许昌永久名片
春日的莲城,清风拂面,到处都洋溢着勃勃生机。潺潺流水与游园绿树相映成趣,整洁的街道与人们欢欣的笑容和谐共融,走过许昌的一路一街,看过曹魏故都的一楼一景,都能让人清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率先发展的时代气息。
2008年12月,我市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转眼间,3年多时间过去了,无论是久居这座城市的居民,还是阔别家乡多年的游子,面对今日许昌的风貌已不仅是谈论“国家卫生城市”这块牌子,而且由衷地赞叹这座城市通过“创卫”和巩固提升“创卫”成果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里的街道整洁干净,行人走得顺心;这里的餐馆卫生变化大,百姓吃得更放心;这里的农贸市场摆脱了以往的“脏、乱、差”,大家买得更安心;这里的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居民住得很舒心……
这些变化,不是哪几个部门、哪几个人催生出来的,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部署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持之以恒 城市家园焕然一新
“创卫”不仅扮靓了城市,也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更让大家对卫生城市有了更好的理解。“创卫”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什么荣誉,而且通过“创卫”这一个载体,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文明进程,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创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国家卫生城市”这一殊荣我们已经获得,但仍需秉承创建精神,全面巩固提升“创卫”成果。这一点在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
我市在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后,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有效巩固“创卫”成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市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参加,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许昌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深入街道和基层单位明察暗访“创卫”任务落实情况,现场办公解决难点问题。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视察创卫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也层层建立了领导组织,切实加强领导,使巩固提升“创卫”成果的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为确保“创卫”成果巩固好、不滑坡,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的精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12月出台了《许昌市2009年—2011年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坚持组织保障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民意调查机制、新闻发布机制、舆论监督机制、督察督办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工作例会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抓好“创卫”工作的责任感,推动了工作落实,有效巩固提升了“创卫”成果。2010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年审考核,受到考核组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3年多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坚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以市爱卫会为依托,保持市“创卫”指挥部、“创卫”办工作班子人员不散,投入不减,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创卫”督察、评比奖励、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创建工作,以保证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和发展的需要。市爱卫会定期召开全体委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经常深入基层,检查落实情况。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也都成立了爱国卫生组织,落实了人员、经费和设备,形成了完备的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做到了爱国卫生工作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办。全市各地、各部门还进一步完善投诉处理机制,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媒体曝光、领导批示件,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均在92%以上。
巩固提升 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创卫”难,“保卫”更难。在经历了短暂的喜悦之后,许昌人开始用更加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用更高的标准约束自己。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昌将如何巩固“创卫”成果,一张崭新的考卷摆在许昌高层的面前,面对新一轮的挑战,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再一次吹响了“集结号”——全面提升“创卫”成果。
创新城市管理。我市于2010年4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将城区共划分单元网格1436个、工作网格76个、部件数据6大类80小类17万多个,主干道182条、非主干道1578条,应用计算机、无线网络和信息化等多种数字技术,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平台,详细制定城市规划、划分市容环卫精细化管理范围,涵盖市区所有街道、广场、游园、站点、小区和其他公共场所。
对市区街道、广场、游园、设施、牌匾等进行系统管理,对城市部件管理情况,由群众投诉、信息员采集方式通过系统网格平台及时下派到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通过系统网格平台进行反馈。实现了对城市精确、协同、高效管理,市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三年多来,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城市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获全省唯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我市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线,强力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狠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污水处理厂建设、燃煤电厂脱硫等措施有效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市“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从1.51万吨和4.02万吨下降到1.28万吨和3.19万吨,分别下降15.14%和20.59%,圆满完成“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3年多来,市政府共投入1亿多元对市区6条河流85公里河道进行了清淤,对629个排污口实施了截流,市区6条河流基本实现了“五河常清,一河达标”的目标要求。2011年我市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在89.31%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8分贝,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在89%以上。
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了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四级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所配备有摄像、录音、照相、电化教育等健康教育设备,具体负责全市健康教育业务技术指导工作。电视台、电台、报纸开辟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刊播健康教育知识。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配备有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单位、居民庭院都设置了健康教育专栏,定期更换教育内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目前,我市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在70%以上,职业卫生、女工保健知识培训率达95%,保健知识知晓率达86%,企业单位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
以人为本 人人共享创卫成果
3年多来,为给市民群众创造一个舒适、干净、卫生的工作生活环境,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突出问题,我市建立健全了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加大了对市容环境、农贸市场、五小门店、城乡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整治力度,投入巨资对城市道路、背街小巷、人行道进行拓宽改造和铺设,积极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改善市区城中村卫生状况。
3年多来,我市从巩固提升创卫成果出发,加大投入,强力实施重点工程,加强城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多渠道投入、高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卫生创建工作水平。
3年多来,全市干部群众上下齐心,抓创卫工作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强,促创卫的举措一年比一年有力,创卫的成效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次次的推进会、协调会,一次次的大战役、大行动,使问题一个个得以解决,瓶颈一个个得以突破。
经过3年多的努力,目前,我市禹州、长葛两个县级市省级卫生城市成果巩固提升,襄城县、鄢陵县分别被命名为省、市级卫生县城,实现了全市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有21个乡镇、26个行政村和380个单位分别被命名为省、市级卫生镇、卫生村和卫生先进单位,扩大了卫生创建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全面改善了基层生产生活环境,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巩固发展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创卫的成效大家看在眼里。创卫,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基础设施和功能的提高,而且给市民带来了舒适、宜居的现代生活理念和方式。从创卫再到巩固,从巩固再到提升,对许昌这座城市,对每一位许昌市民而言,一次次的改变就是一次次的前进,而在这一次次的改变、一次次的前进中,一座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现代化宜居城市正在彰显着它的魅力。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