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风采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辖浚县、淇县、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和鹤壁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壁至濮阳高速公路、山西至濮阳等干线公路横穿东西。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山西中南部运煤铁路通道、鹤壁至山西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届时鹤壁将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大交通格局。鹤壁矿产资源丰富,水、电资源充裕。
鹤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赵国均定都于此。穿境而过的淇河被誉为“诗河”、“史河”、“生态河”,《诗经》中有39篇专门描绘了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的大伾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开凿于1600多年前、高22.3米的北魏大石佛,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境内的云梦山云蒸霞蔚,风景怡人,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军事家鬼谷子王禅曾在此授徒讲学,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名士都出自他的门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鹤壁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抓好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工业、汽车及零部件、金属镁精深加工、数码电子等战略支撑产业和新兴先导产业,加快构建新型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了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已建成28.2平方公里。现代化工、食品、汽车零部件、金属镁、数码电子等产业被列入河南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成为全省重要的现代化工基地、镁深加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食品产业集群。万亩高产示范核心区亩产创全国最高纪录,畜牧养殖加工产值的比例、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两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明确了建设以新区为中心,老城区、两县县城为单元的组合型城市的战略构想,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发展活力和独特魅力,城镇化率达到49.6%。新区南部4.9平方公里的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建设全面展开,“一河五园”、市体育馆、艺术中心、金融大厦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和高档次现代服务设施正在加快建设。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市、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市、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国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河南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鹤壁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明确要求鹤壁在全省率先崛起。全市人民正在紧紧围绕这一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加快构建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历 史
夏朝,鹤壁地域分属冀、兖、豫三州。商朝,属畿内地。春秋时,属卫、晋。战国时,先后属赵、魏。
公元前510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公元前425年,赵国迁都中牟,历时39年。
西汉初年,置黎阳县(今浚县)、朝歌县(今淇县)、荡阴县(鹤壁属之)。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公元543年),废荡阴县入邺。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复置荡阴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荡阴县为荡源县,治所在故县(今鹤壁市郊)。
唐、宋、元时期,鹤壁地域建置多有变化。黎阳曾为郡、军、府、州治所,朝歌曾为州、郡治所。
明初,置浚县、淇县、汤阴县(鹤壁属之),分属大名府、卫辉府、彰德府。
民国,鹤壁地域属河北道辖,淇县、浚县属河南省第三行署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鹤壁地域归属晋冀鲁豫、冀鲁豫革命根据地。1947年4月,晋冀鲁豫野战军进驻鹤壁,刘伯承、邓小平在鹤壁指挥豫北战役。6月21日,刘伯承、邓小平在鹤壁石林村召开高级军事干部会议,23日刘、邓率部离鹤挺进大别山,实施战略大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把鹤壁煤田作为建设重点。1957年3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鹤壁市。辖汤阴县以西的12个乡、安阳县一个乡为辖区,市委、市人委机关驻鹤壁集。1957年6月27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鹤壁市由省直接领导。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委托新乡专署领导。1959年1月,市委、市人委机关由中山迁至大胡红旗街。1960年10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汤阴县划归鹤壁市领导。196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鹤壁市划归安阳专署代管,汤阴县改归安阳专署管辖。同年设山城区、鹤山区;1966年设郊区。1974年1月,河南省委决定,鹤壁市改为省辖市。1986年实行市带县体制,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1992年12月,建立鹤壁市淇滨经济开发区。1999年,市委、市政府由山城区整体搬迁至开发区九州路。2002年,郊区更名为淇滨区。全市辖两县三区,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 146.45 万人,常住人口 143.66 万人。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年平均气温14.2-15.5℃ ,年降水量349.2-970.1mm,年日照时数1787.2--2566.7小时。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的比例达到81.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鹤壁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属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矿产资源具有地域组合良好、品位高、易开发的特点。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炭、瓦斯气、水泥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耐火粘土等30多种。煤炭探明储量16亿吨,金属镁的主要原料白云岩约10亿吨,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50亿吨。
鹤壁市土地肥沃,盛产粮食、棉花、油料。土特产品甚多,著名的有"淇河三珍"(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此外,淇滨区有柿子、核桃、香椿、龙宫花卉,浚县有小河白菜、大碾萝卜、园上大蒜、善堂大枣、王桥豆腐、五香花生米,淇县有无核枣,木鱼石等。
鹤壁旅游资源丰厚,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悠悠淇河水,巍巍太行山,风景优美、秀丽壮观。浚县、淇县为国家、省历史文化名城,素以名胜古迹著称,自古至今,天下名人学士和游客前来览胜者,代不乏人。浚县大伾、浮丘两山是今河南省对外旅游胜地。大伾山有大石佛、天宁寺、太平兴国寺、天齐庙、禹王庙、孔庙、吕祖祠等。《尚书·禹贡》载,禹疏"东过洛汭、至于大伾"。东汉光武帝在山上筑坛祭天,魏文帝曹丕写《黎阳作》,唐洪经纶、高尚志,明卢象升、王阳明,清王铎、程芳等曾登临,赋诗题词。浮丘山有唐千佛寺石窟、明碧霞宫等,设在碧霞宫内的博物馆,藏有许多稀世珍宝。据传,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鬼谷子曾在淇县云梦山隐居讲学,在水帘洞开办中国第一座古代军校,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纵横家、军事家。现有孙膑洞、毛遂洞、舍身台等。商末,淇县的淇园为中国较早的园林之一。还有三海子、摘心台、鹿台、淇水关、折胫河、纣王墓、三仁祠、箕子庙、荆轲冢、卫国城墙等历史遗迹。历代墨人骚客如陶渊明、柳宗元、王十朋、于谦等都曾到淇县游览观光并作赋题字。淇河风光引人入胜,沿岸有秀美多姿的鸡冠山、玄天洞石塔、白龙庙瀑布等,天然太极图闻名遐迩。位于淇河之滨的黑山上有金山嘉祐禅寺,为佛教圣地,流传有"白蛇闹许仙"故事,为戏剧《白蛇传》的源本。淇滨区许家沟村为淇河优美地段之一,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罗贯中晚年隐居在这里,完成了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全传》。五岩山有东魏石窟。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在五岩山上隐居行医,采药炼丹,补修《千金翼方》、《千金要方》等中华药典"孙真人洞"至今尚存。尤其是上峪地幔现象,已被专家认定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稀有的一大景观。鹤壁新区布局精妙、规划科学,楼宇鳞次栉比,道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绿草成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入夜灯火辉煌,流光溢彩,是中原大地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自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鹤壁市科学制定了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不断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大了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新世纪、新鹤壁、新旅游”为主题,以“一河(淇河)、两城(浚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淇县朝歌古城)、三山(大伾山、云梦山、五岩山)”为重点,努力打造“钻石般晶莹、田园般美丽、火焰般活力”的城市名片。目前,鹤壁市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旅游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市场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鹤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丰富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诚挚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