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9日 08:51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国庆七天去哪里?河南博物院看大鼎】国庆期间,全国20多家博物馆140余件(套)最具代表性的鼎,汇聚河南博物院。如果您宅在郑州,不妨来瞄瞄,顺便长长见识。内什么,东方今报记者8年前现场采访并见证出土的圆盖大鼎,也在那儿呢。。@东方今报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记者 沈翔/图
钟鸣鼎食、革故鼎新、一言九鼎、鼎鼎大名……每个人都知道很多关于“鼎”的成语。如今,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全国20多家博物馆140余件(套)最具代表性的鼎,汇聚河南博物院,这是国内首次如此大规模的鼎的专题文化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方今报记者8年前现场采访并见证出土的圆盖大鼎,也在其中。
【现场】
140余件套鼎集中亮相
每件都是稀世珍宝
27日上午10时,由河南博物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发起,联合国内近二十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大型原创展览“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展”,在河南博物院隆重开幕。
走进展厅,大克鼎、卧虎兽面纹方鼎、大禾人面纹鼎、秦公鼎、牛鼎……件件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鼎,鼎的庄重、沉稳、坚实、优美,吸引了数不清的观众,屏气凝神,看得认真。
展览通过“鼎之初现”、“华夏定鼎”、“钟鸣鼎食”、“问鼎中原”、“革故鼎新”、“鼎盛中华”六个部分,从最原始的陶鼎、国之重器的铜鼎,到今天民族团结鼎、世纪宝鼎等,再现鼎在中国历史上的使用与演变,诠释中国特有的“鼎”所包含的文化属性,揭示鼎由炊器发展为礼器,进而成为国之重器政权的象征,最终上升为文化符号的发展历程。
【故事】
乳钉纹红陶鼎:
我国年代最早的完整陶鼎
这件鼎是河南博物院的藏品,出土于新郑裴李岗遗址,是当时裴李岗人煮饭的一种炊具,距今9000至7000年。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完整陶鼎,证明8000多年前,中原地区的制陶工艺已经脱离了最原始的阶段,进入了发展时期。
该鼎材质是红陶夹杂着沙子,由手工捏制而成。腹部的乳钉纹,不仅增加美感,更起到加固器身的作用。“你看,在鼎的底部,还有三个扁足,这让它获得更牢固的支撑,说明人们对三点一面的原理已经十分熟悉,并在生活中运用。”讲解员说。
大禾人面纹方鼎:
全国唯一带人脸的鼎
“哇,这件鼎好特别,咋还带人脸呢?”在第二部分“华夏定鼎”中,一件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的鼎让观众惊奇不已。
该鼎高38厘米,外表四周铸造着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有“大禾”两字的铭文,因此亦被称为大禾人面纹方鼎。该鼎1958年在湖南宁乡县被发现,当时正处于全国大炼钢铁的年代,这件器物很快被当作废旧金属制品分类集中到了废铜仓库,差一点就扔进了熔炉。
大克鼎:
差点儿落入日本鬼子之手的鼎
走进第三部分“钟鸣鼎食”,最受瞩目的就是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的大克鼎。
该鼎气魄雄浑,威严庄重,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内壁还有290个字的铭文,字体工整,笔势圆润,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
讲解员说,1890年该鼎在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后,被清代著名收藏家潘祖荫收藏,抗战时期被日寇觊觎,潘氏孙媳潘达于就将鼎深埋宅中,躲过了这次劫难。新中国成立之初,潘达于女士毅然将此重器连同另一西周重器大盂鼎慷慨捐赠给国家。
圆盖大鼎:
东方今报记者见证出土的鼎
“圆盖大鼎”是发掘出土时间最晚但价值较高的鼎。东方今报记者在8年前曾亲临考古发掘现场,见证了这件鼎的出土。
该鼎内壁有三行铭文,铸有“服共盟祀”。“春秋时期盟会频繁。”讲解员说,“盟祀”应当指的是会盟杀牲后祀告于神鬼,可能还伴有一些巫术行为,圆盖大鼎就是会盟时用于煮牲的镬鼎。考古专家由此判断,墓主人是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楚国高级贵族。
牛鼎:
铸有仨牛腿的北宋复古仿制鼎
该鼎重55斤,距今约有900年,由于腹底铸有三个牛脚,足肩各铸一面向外的牛头,故得名“牛鼎”。
史料记载,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赵佶下令设置议礼局,“诏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属”。牛鼎同赫赫有名的大晟编钟、以政和鼎为首的礼器,就是当时复古礼乐器中的重器。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