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桶"上的民警:对危险品数量了如指掌
“砰……”
“是不是哪里炸了?”
对于类似声音,周向阳总是保持异乎寻常的敏感和警觉。就连听闻外地发生危险物品事故致多人伤亡,他的神经都会格外紧张。因为他是南京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险物品管理大队长,对南京市的危险物品负有监管责任。
在周向阳看来,危险物品管理,不管工作做得多细,都不敢拍着胸脯说绝对没问题。哪怕是一次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周向阳(右)在相关单位检查清点枪支。 本组图片 南京警方提供
这个坐在“火药桶”的民警,正是因为心思缜密、业务过硬,加上异乎寻常的的责任心,使得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危险物品治安管理责任事故,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南京危管模式”。
为此,周向阳多次获得省市以上表彰,先后立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与此同时,被称为危管专家的他,还承担过公安部多项危险物品管理课题。2017年1月,作为公安部爆炸物品安全监管教育训练讲师团成员,赴全国10余个省(区、市)讲课,传授在基层长期积累的实战经验。
开发系统:使用民用枪支必须扫码
随着社会的进步,危险物品的种类经历了由单一向多样的演变过程,在此背景下,监管压力也与日俱增。
早期,危险物品管理对象主要是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到如今,危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除了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还包括民爆物品、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烟花爆竹、放射源等10大类,而且存在于生产、运输、使用、保管、销毁等众多环节。
“每年,南京生产多少炸药、多少枚雷管、导管,使用炸药多少吨、雷管多少枚,生产使用剧毒化学品多少吨……”这些数字刻在了周向阳脑中。作为一个“化工大城”的公安危管大队长,周向阳“睡觉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危险物品监管中,枪支、民爆和易制爆物品、剧毒和易制毒化学品是三大重点,也是难点。”周向阳说,他们经过大量调查摸排,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目标制定不同措施。
目前,南京地区合法使用民用枪支的主要有两大行业,即体育运动训练单位、营业性射击场所,使用的枪支主要是小口径的气手枪、气步枪,经过清查,共计登记在册1000多支,子弹500多万发。
“这些枪支在谁手上使用,他什么时候领取的,什么时候归还的。领了多少子弹,用多少,归还多少,我必须牢牢掌控。”为了时刻掌握枪支的去向,周向阳主持开发了民用枪支管理信息系统,给登记在册的每支枪都贴上二维码。
周向阳(右)检查礼炮弹发射装置。
也就是说,领取枪支,必须扫二维码,扫过后,后台系统能看到是谁、什么时间领取了一把什么型号的枪支。用完枪收回时,同样要扫二维码。虽然不在现场盯着,可依然能全程监管这些枪支和子弹的去向。
这套系统,周向阳同样应用到南京青奥会这样的国际赛事上。“外国运动员携带什么枪支入境,枪支型号是什么、子弹多少发,我都一一编号登记,并采集他的个人照片,与身份信息捆绑,制成二维码贴在枪上。运动员领取时扫描二维码,与个人编号、照片、身份信息一致,才能领用。”周向阳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据南京警方介绍,如今,这套系统已在公安体育系统推广应用。
“预防出小纰漏,可能酿成大祸”
“南京有两家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厂家,每年生产炸药数万吨。”周向阳说,民用爆炸物品的监管难度大,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炸药、雷管储存场所的安全,每处场所都实地走一遍,储存场所治安防范必须达标。
二是炸药、雷管的流向,不管是从外采购的还是本地销售的,都卖给了谁,谁用了,用了多少,剩下多少,最后去哪儿了。对此,周向阳同样主持开发了一款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张贴和扫描编码,追踪每包炸药、每根雷管的去向。
周向阳称,其中,易制爆化学品监管是难题。南京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大量化工厂,都会用到易制爆化学品。“很多时候,基层民警去检查,可对这些化学品不熟悉,不知怎么查,查到也不知怎么处理。”
曾有民警去一家高校实验室检查,发现从网上非法渠道买了一种化学品,瓶子上写着铵盐和分子式,起初以为没问题。但是背后却潜藏着隐患:其实这是一种民用爆炸物品,名叫硝酸铵。
随后,周向阳对相关民警进行了大规模专业化培训。今年以来,先从南京基层民警入手,对269名基层所队长和危管民警强化培训。接着,对全市易制爆化学品单位的法人和治安责任人进行专业培训,到目前已经培训9000多人。
培训完了,周向阳对所有易制爆化学品单位开展地毯式排查。截至目前,南京市公安局针对排查出的700多条隐患下达了225份整改通知书。有5家企业因整改不到位,被停业整顿。
在周向阳看来,对危险物品的监管,目的是确保不发生,关键在预防,“如果预防出点小纰漏,都可能酿成大事故”。
坐在“火药桶”上的民警练成了危管专家
今年49岁的周向阳,1988年参加工作,已当了28年民警。在他参加工作的第四年(1992年),开始从事危险物品管理,至今已经25年,一直没离开过这个“高风险”岗位。他因此被称为坐在“火药桶”上的人。
南京地处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区,又是传统的“大化工城”,危险物品特别是易制爆化学品类别多,涉及单位多,生产、经营、运输、使用量大,纳入监管的就有730多家,监管工作中存在“标准掌握难、流向监控难”等问题。
对此,周向阳称,“你必须像了解每个犯罪嫌疑人一样,熟悉这些危险物品的特点和习性”,牢牢掌握它们的开关、阀门,否则,万一出问题,就跟它们一起粉身碎骨。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对危管业务异常熟悉的民警,实为半路出家,可以说是坐在环境恶劣的“火药桶”上练出来的,曾经的危险还在他的眼睛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时间回溯至2005年,周向阳到南京浦口一家床垫厂检查。
生产床垫要使用剧毒化学品甲苯二异氰酸酯(英文简称TDI)对海绵发泡。平时,厂家把TDI封存在仓库,一段时间下来使用了多少,没有人能具体说出来。周向阳决定进仓库清点一下。可是,他刚进去,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眼睛刹那间被熏得流泪,可他却要坚持数完100多桶TDI才出去,不久便晕倒在地。
因为长时间接触剧毒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体检时发现周向阳的眼睛晶状体比同龄人看上去要浑浊。为此,医生多次告诫过他要注意,可他并没放在心上。在周向阳的意识中,将视力模糊视为是安全监管的一种“代价”。
“像周向阳这样,能够25年"钉"在危管岗位上,坚守法律底线,从未发生一起危险物品治安监管责任事故,在全国凤毛麟角。”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危管专家李洪洲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