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瓜农种瓜堪比养娃娃 进城卖瓜到处打游击

2013-06-28 06:52:0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为了防止西瓜长得不圆,为西瓜“翻翻身”。  

  为了防止西瓜长得不圆,为西瓜“翻翻身”。

    记者跟随瓜农冒着酷暑,在瓜田里为瓜秧掐去多余的杈。  

  记者跟随瓜农冒着酷暑,在瓜田里为瓜秧掐去多余的杈。

   目前,中牟的露地瓜已经大量上市,大河报记者延续本报5月8日推出的“顺藤‘摸’瓜”走市场、访瓜地、问瓜政的热情,为您带来“记者探瓜第二季”,还原瓜农收获时节的苦与乐、辛酸与无奈。

   种瓜

  “别人都是蹲着干活,我得跪着干”

  6月21日早6时许,鸡鸣声打破了小村庄的宁静。郑州市中牟县韩寺镇古城村瓜农张华(化名),睁开疲惫的双眼,伸个懒腰,套头的T恤衫往身上一穿,简单洗漱后,连早饭都顾不上吃,驾着农用拖拉机,朝自家瓜地方向驶去。五个半小时以前,张华才从郑州开着拖拉机奔波三个多小时回到了家。之前的三天他和大多数瓜农一样为了生计进城卖瓜。

  在凹凸不平的乡间小路上行驶大约5分钟,就来到了瓜地。张华把鞋一脱,脚步轻缓地走进瓜地,生怕踩坏了瓜秧。他小心翼翼地拿着剪刀,只对成熟的瓜“下手”。张华自信地说:“种瓜种的是诚信,不熟的瓜不甜,是不会摘的。看见瓜秧上有小个头或畸形瓜,就得直接掰掉。”张华一向注重自家瓜的品质,只要第一茬瓜。

  对于地里没有成熟的瓜,张华的任务是给它们“翻翻个”。

  原来,地里的瓜,一个姿势“躺”久了,也需要“翻翻身”,地面潮湿,紧贴地面的瓜见不到阳光,时间久了,瓜外形就会走样,“就像小孩儿的头,睡时间长了要转一下,不然睡不圆。”张华对此前的付出记忆犹新,过了年开始育瓜,结瓜之前还要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必须在每天上午8点到9点,连续一段时间,直到坐成瓜为止,后期还要掐尖、打杈、浇水……这些过程一个都不能少。“种个瓜,比养个娃还费劲呢!”张华感叹道。

  看着满地的西瓜,张华越干越来劲,出汗了就用袖子擦擦,顾不得休息就继续干活。一使劲,张华的小腿上,十几个“筋疙瘩”模样的小包就格外显眼,右脚大拇指硕大的关节清晰可见,这显然是长期干农活的“后遗症”。

  “别人都是蹲着干活,我得跪着干。”张华说,年轻时落下了静脉曲张的病根,干活久了腿就会痛。平时家里重活累活都是 “掌柜的”干,“一个女人家,她真不容易。”

  张华口中的“掌柜的”就是他的妻子,“在家里,她才是顶梁柱。”张华骄傲地说。

  收瓜

  最好的瓜舍不得吃,都卖了

  西瓜在张华一家人的心里比什么都娇贵。

  6月21日早上6点到晚上6点,除去躲避正午日头的短暂休息时间,张华和妻子手脚麻利地摘下了一百多个西瓜,装满了半个拖拉机斗。“剩下的空间还要拉蒜呢。”本以为此举意在多卖钱,没想到张华紧接着解释道:“西瓜摘下来就得尽快卖,最多三天,不然晒干了水分就不好吃了。”细心的夫妻俩剪瓜秧的时候,把长度把握得很精准,给每个瓜留下约二十厘米长的一段瓜秧,上面不忘保留着一两片绿叶,“这一看就是刚摘的,新鲜,好卖!关键是还能保留点儿水分。”张华说着,把一床棉被轻轻地盖在了已经整齐码放好了的瓜上,隔离开直射在瓜车上方的烈日骄阳。

  张华四岁的小儿子小豪(化名)一直羞涩地躲在母亲身后,直到张华专门为记者切开了早晨刚摘下的一个大西瓜,小豪的眼睛突然亮了,视线就再没离开过瓜,直勾勾地看着多汁诱人的红瓤,还没等爸爸把瓜切完,就迫不及待抱起比自己脸还大的一块瓜啃起来,再也顾不上多说话。小豪的举动把大家都逗笑了,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好的瓜还指望着卖上价,俺们都是吃最后卖剩下的不好的。这孩子从小就爱吃瓜,这刚下来的还没舍得让他吃。”

  卖瓜

  花钱赎秤睡大街,东躲西藏“打游击”

  瓜农进城卖瓜,最犯愁的就是寻找卖瓜地点,选错了点,摊还没扎上,就会被不明身份的人驱赶。6月19日,因为被驱赶而来回“避难”,张华一天换了四个卖瓜的地点。

  韩寺镇东岗村瓜农王杰(化名)虽然只有23岁,但已有多年卖瓜经验。提起被驱赶的经历,让王杰耿耿于怀的是自家的电子秤一天内曾被没收三次。“一次交50元罚款,才能取回电子秤,一天共交150元。”王杰无奈地说。

  王杰算了一笔账,从中牟到郑州需要加35元钱的柴油,购买食品袋花费30元,一天餐饮花费40元,加起来就是105元。“卖瓜本来就挣不了几个钱,赎电子秤白白花了150元,提起来就心疼。”王杰说。

  比起王杰,张华在吃饭问题上对自己非常“抠门”,中午不吃饭,一天也不超过15元钱。“省下来的钱,还要交罚款,真是愁人。”张华说,卖瓜的地点也不奢求人气有多旺,背街小巷就行,只要能让安稳地卖瓜。

  瓜农们的“抠门”不无道理,张华说,家里的五亩瓜地,除去一万元的成本,辛苦种植半年,也就能赚两万元,这还是自己拉车进城卖才能达到的利润。如果在中牟当地西瓜销售市场批量出售或者卖给瓜贩子,只能赚到一万两千元左右。

  6月22日,没顾得上恢复摘瓜所耗费的体力,张华就带着4岁的小儿子,拉了近3000斤瓜进城,他要赶在水分流失前卖完这些瓜。从家门口到郑州,需要三个小时,跑一个来回要消耗大约40元钱的柴油,还要保证西瓜的折损不超过100斤。而让张华稍感欣慰的是郑州市的交警现在基本不“管”进城卖瓜的瓜农,“一路走得都很顺。”恰逢周末,卖瓜也很顺利,一天就差不多卖光了。其中的600多斤都被东方粤海大酒店购买。酒店的一位负责人说,“农民卖瓜不容易,还带个孩子。瓜的品质也不错,价钱也不贵,酒店需要,就直接购买了。”

  该负责人还记下了张华的联系方式,表示瓜吃完后还会联系买瓜,也算是帮农民一把。

  “能进家属院,谁还在街上卖?”

  同村的郭春计比张华幸运,因为他拥有自己卖瓜“根据地”——金水路与未来路交叉口附近的一个单位家属院。郭春计说,直接进家属院里卖瓜,为他省去了很多麻烦。和家属院搭上线,郭春计说纯属偶然。本来只是因为长途开车到郑州后觉得困,想在院里休息下,结果发现这是个拥有五栋居民楼的家属院,郭春计没有费力推销,一车瓜不到一天就卖得精光。这个意外发现为郭春计提供了长期的销路保证,此后的数年,西瓜成熟后,他就直接拉来这个家属院卖,“外面街上到处都有城管撵,能进家属院,谁还在街上卖?”郭春计说。

  6月21日早上7点多,郭春计打着哈欠蹲在瓜车旁边:“昨天下午才到,有点儿累。”见有人来问价钱,他马上站起来帮着挑,“刚下的露地瓜,保甜。”当被问到“甜不甜”时,郭春计熟练地应酬着:“我都卖了半车了,剩下的也快了,等你下班回来就没了。”

  郭春计说晚上自己就在街上睡觉,“不怕不安全吗?”“不怕,我找有警察的地方。”郭春计笑着说。正说着,路过的一位中年人和郭春计热情地打招呼:“来了,吃早饭没?给你买俩包子吧?”郭春计说,这几年他从没给物业或者门卫交过钱,“院里的人对我都可好。”家属院的门卫告诉大河报记者,郭春计来院里卖瓜已经好多年了,是“熟人”,他从不会乱扔瓜皮,总是把卫生搞得很好,西瓜的品质不错,居民买着方便,所以就让他进来了。

  可在郑州并非所有的社区都对瓜农如此体恤。在花园路与纬一路交叉口附近的一个单位家属院,门卫说有规定,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院,而且院门口就是人行道,瓜农在门口卖也很方便。未来路一家保安24小时巡逻值班的社区里,一位保安告诉大河报记者,瓜农进院,不能保证卫生,业主会有意见,同时物业不能负责瓜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出了事负不了责。  (策划 社会新闻中心 执行 记者 贺笑天 见习记者 刘瑶 文 记者 李康 摄影)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史上最难卖瓜季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