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1 06:42:00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一名高三年级的学生在复习功课
一名家长在看招生信息。加分瘦身政策也让很多家长叫好
从2014年起,备受争议的高考加分项目,多地集体“瘦身”。
我省也规定,全国奥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也从20分减为10分。
映象网讯(首席记者 赵媛/文 沈翔/图)近年来,高考加分政策备受争议,各地的加分项目五花八门,分值高低不同,范围互有差别,不仅令考生和家长犯晕,更招致“造假”质疑。今后,这种情况将会有所改观:从2014年起,全国范围内的高考加分将集体“瘦身”。而我省考生2014年加分及保送政策已调整,获得奥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可享受高考加10分,但不再具备保送资格。
全国多地整体缩减加分项目
“先进人物”含金量集体下降
据了解,包括我省在内,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区、市)公布了2014年高考加分的相关政策和信息。与往年相比,明年高考加分项目整体缩减,加分分值也相应降低: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部分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的保送资格被取消,加分不超过20分;全国奥赛省赛区一等奖的保送和加分资格均被取消;体育特长生规定项目为8项,各省(区、市)自选项目一般不超过2个,加分均不超过20分。
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正式发布2014年高考加分具体政策的省(区、市)有8个,包括天津、重庆、陕西、江苏、山西、云南、西藏、新疆。
此外,部分省(区、市)对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先进人物”的加分也进行了调整,含金量也有所下降。
河北、广东、贵州等取消了省级优秀学生的加分资格,广西、四川等取消了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资格。还有一些省市降低了分值,我省省级优秀学生,也改为加10分向高校投档。
多地奥赛省赛区得奖不再加分
奥赛获奖者我省不再高招保送
在学科竞赛方面,除个别地区,绝大多数省(区、市)均取消了全国奥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加分,不少地区对全国奥赛决赛、部分科技类竞赛获奖生的加分控制在5~20分,其中北京、浙江等地的分值下调幅度达10分,辽宁、广东等地则直接取消了此类加分。
我省规定,高中时参加由中科协主办的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参加高考可加10分,不再具备保送资格;获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保送和加分资格。
在高中阶段参加由中科协、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学生,应届毕业高考可加10分。
到2014年,只有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多地体育加分“缩水”为8项目
我省体育加分从20分减为10分
在各类加分项目中,二级运动员等体育特长生加分最受诟病。2014年,以往名目繁多的体育加分项被大幅砍掉。浙江体育加分从原来的32个项目削减到8项,加分赛事由200多个减为30个,并取消了“三模三电”的加分。而大部分地区的体育加分也都限定在田径、足球等8个全国规定项目,分值5~20分不等。
从2014年开始,我省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也从20分调整为10分。
我省规定,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参加全省组织的统一测试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高考可加10分。测试项目限定在中学普及程度高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8项。
家长评价
加分“瘦身”是为教育公平“加分”
加分瘦身政策也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拍手叫好。
“高考已经不单纯是拼学生,而是拼爹,拼家长的财力和权力。”陈女士说,她儿子去年参加高考,因为加分考生太多,没考上心仪的大学。在她看来,加分瘦身,能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公平竞争。
据了解,高考之前,一些班级已分成了两派——“锦衣派”和“无衣派”。那些在高考前就已有加分学生,仿佛“锦衣”在身,被称为“锦衣派”;无加分“裸考”学生,被称为“无衣派”。
“现在班里‘锦衣派’越来越少,大家都是‘无衣派’就都安心学习了。”省会某省级示范中学高三学生李清清说,往年因为竞赛还能保送,班里学生被分成三六九等,有的人被开小灶,现在班里学习氛围比以前公平多了。
建议
高考实行
“国考+校考”的模式
加分乱象,也让高考考“裸分”的呼声越来越高。“应该取消加分,让所有考生公平竞争。”省实验中学老师李功毅建议,高考成绩可恢复“裸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把加分项目纳入学生多元评价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北大附中河南分校董事长李光宇则建议,高考实行“国考+校考”的模式,让学生自由报考、中学从中推荐、高校自主选择。
李光宇解释,所谓“国考”,就是像美国的SAT考试那样,高考统一全国一张卷,一年可以参加好几次,学生可选成绩最高的一次作为录取依据。而所谓“校考”,类似于现在的自主招生,学生向大学递交“简历”,里面包含自己的“国考”成绩、高中三年的平时成绩、推荐信、中学各种综合素质材料等,由大学根据自己的标准选拔录取。
李功毅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目前的加分项目,都可作为一项指标纳入“校考”,这样就减少了加分对高考成绩的影响,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
提醒
我省以下加分项
维持不变
少数民族考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考生,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加5分向高校投档。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中国籍子女,参加高考加20分向高校投档。
另外,所有拟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均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省辖市、学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