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4 08:34:00 来源:河南旅游新生活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河南开封市
进入12月,河南省开封市街头盛开的菊花依然暗香袭人。72岁的张大爷一早起床,修剪好家里的几盆菊花后,照例走过760米长的鼓楼街,到包公湖畔晨练,“我在这儿长大,鼓楼街是开封人心中的文化符号,改造后它更有味儿了”。对于开封市民而言,文化之旅已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
从多年前的“老三样”龙亭、铁塔、清明上河园,到今天以“一河二街三秀”为代表的全产业链条,开封文化旅游业历经艰难,终于化茧成蝶,充满活力,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数年前,开封的经济发展定位尚摇摆不定:抓工业,基础差、招商难、资源环境代价大;搞旅游,底子薄、缺资金、建设难。2011年3月,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获文化部命名,成为中部省份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同年9月,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汴一体化进程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为文化资源丰厚的开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2012年1月,开封市委明确提出,到2015年把开封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进而到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市委书记祁金立说,“要以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等‘五大攻坚战’为手段,多策并举,负重奋进,实现开封快速崛起的总战略目标”。
工业强基。借助郑汴一体化进程,开封选准突破口,与郑州等周边区域实施主导产业差异化布局,形成互动互补,逐步培育出8大产业集聚区和10大产业集群,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走在河南前列,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创新。开封明确提出,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方面,只要不是国家和省里明令禁止的,都可根据需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力争把园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做到全国最优。
在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过程中,尽管谋划产业集聚区时开封已将工业项目集中布局于城市外围和县城周边,以尽量减少对古城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但还是遇到了旧城改造这个难题——河南省50%的棚户区改造任务落在开封,从今年起的3年内,全市棚户区改造面积将达580万平方米。市长吉炳伟说,开封文物众多、古城风貌需要保护,这让棚户区改造没有先例可循,必须创造一种“开封式”老城区改造模式。
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引进社会资本介入文化产业开发,推动民间力量参与街区改造和景区景点建设。同时,在老城区改造中坚决实施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坚持棚户区改造与提升文化产业功能相结合。除了鼓励城墙内机关、企业、居民外迁,并规定新建项目统一采用新宋风,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15米,并严格控制纯房地产项目开发。
今年5月,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开封水系二期工程结束,全长1.9公里的御河连接19座桥梁,成为国内拥有桥梁最多的城市水系之一。御河夜游项目集古建筑欣赏、戏曲宋词乐舞欣赏、灯光欣赏于一体,让游客在水色光影、笙歌曼妙中流连忘返。今年10月,开封的地标性建筑——鼓楼完成重建,有1000多年历史的书店街和有100多年历史的鼓楼商业街也都修葺一新,以明清建筑风格精彩亮相。改造后的鼓楼街成为河南省唯一保留民国建筑风貌的商业街。御河——御街——书店街——鼓楼街——寺后街特色文化商业街区,连接成一条重要的文化旅游路线,修复后的旧城街区和水系扮靓了古城。
与此同时,开封还推出了一批重点文化演艺项目: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大型室内文化旅游演艺剧目《千回大宋》,以及在水上演绎的“O秀”项目,同御河、鼓楼街、书店街一起,被称为“一河二街三秀”,让游客陶醉流连于宋风古韵之中。
不久前举办的第31届菊花文化节期间,有387.9万人次游客涌入开封,为古城带来18.39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