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洛阳工人熬70多个夜晚 写10万字缅怀父亲

2013-10-26 19:34:00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洛阳工人熬70多夜写10万字送亡父 看一次哭一次

宋宏斌/供图 漫画/王伟宾

  “为父亲写书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也是一种特殊的缅怀。”只有中专文凭的钢铁工人宋宏斌,在父亲去世后,利用70多个夜晚写下《永远的父亲》。整部作品累计10万字,这些文字成为他对父亲饱含深情的回忆。

  写书

  尝试修改初稿看一次哭一次改不成

  打开《永远的父亲》第一页,宋宏斌在父亲黑白照片的下方写有说明:我的父亲宋德荣,汉族,出生于1940年1月24日,卒于2010年10月25日,享年71岁。

  “2010年10月25日晚上9:05,父亲那颗衰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扑向父亲的怀中,我忍不住自己内心的悲痛,痛哭起来,父亲走了,走得那样安静,背靠着医院的摇床,好像睡着了一般……”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这位40岁的男子痛哭失声。

  自从2001年宋宏斌女儿降生,远在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的父亲宋德荣就来到洛阳定居。宋宏斌说,每当他问父亲想不想回老家看看时,父亲都说等孩子再大点。

  就这样,一拖再拖,直到父亲离世,也没能回老家看一眼。

  “父亲刚走那会儿,每到饭点我还会习惯性叫他吃饭。”宋宏斌说,每晚坐在桌前望着父亲的遗照,以前的点点滴滴不断涌现,他就在电脑上敲下文字。

  就这样,用了70多个夜晚,10万字一气呵成。“一遍写完,肯定会有不少错字、遗漏,我尝试过修改。”宋宏斌说,但看一次就哭一次,改不成。

  70多个夜晚写成他想“寄给”天上的父亲

  40岁的宋宏斌,是洛阳市涧西区某工厂的一名钢铁加热工人。

  宋宏斌说,为父亲写书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也是一种特殊的缅怀。

  “我是工人,没啥文化。”宋宏斌说,他20岁左右从汉中市南郑县南峰机械厂技工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一线当工人,虽说小时候喜欢语文,但作文却写得不好。

  2008年,宋宏斌第一次接触电脑,那时候他只会在网上看新闻。直到父亲离世,宋宏斌才开始通过“创作”寻求慰藉。

  2010年11月份刚开始写作时,宋宏斌打两三百字都需要几十分钟,即使手腕磨出了茧子,也没能让他停下来。

  70多个夜晚的写作过程中,宋宏斌总是吃过晚饭后一直写到凌晨1点,周末熬到凌晨3点都是常事,“写着写着泪就出来了,有三次我崩溃大哭到无法写作。”

  宋宏斌的妻子杜女士由于担心,劝他注意身体。

  宋宏斌说父亲生前爱看书、读报,他想写本书寄给天上的父亲。渐渐地,妻子也开始支持他。

  回忆

  为见他一面父亲曾经两次跑空

  “他从来没有对(我)去洛阳的问题发表过看法,但从他的言语中还是能感到不情愿。”在《来洛》这个章节里,宋宏斌内疚因为自己的选择,让父亲辗转奔波。

  1996年,宋宏斌所在的工厂要从汉中市南郑县搬迁至洛阳,宋宏斌执意前往。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小,父亲不希望宋宏斌离家太远,几番纠结,父亲还是妥协了。

  去洛阳的头一晚,由于时间仓促,他来不及回家跟父母告别,就跑到汉中市向哥哥告别。没想到,他还在汉中市时,父亲已坐了几个小时的车赶到南郑县工厂。

  当时天色已晚,再加上已无班车,宋宏斌只好等到第二天一早赶回南郑县工厂。可当他赶到工厂后,才得知父亲又跑回汉中市找他了。

  在他正为没先回家告知父母而自责时,满头大汗的父亲竟出现在他身边,父亲又从汉中市奔来南郑县了。

  写到这一段,第一次,他哭到手抖得握不住拳。

  怕伤到孙女老人把皮带换成绳

  为了让儿子、儿媳全心工作,接送孙女、辅导功课,父亲一个人全包了。

  宋宏斌说,在女儿尚小时,为避免孙女被硬物碰到,父亲全身不戴一点儿金属,甚至连皮带他都换成绳子。

  “父亲就是这样心细的一个人,我们小的时候他也是这样。”宋宏斌在《爸爸为我们打月饼》一文中说:我记得有一次过中秋节的时候,爸爸为我们做月饼,我看见爸爸站在灶台前不停地忙碌着,我就问爸爸,“爸你做的这是什么呀,今天怎么没见家里买点月饼?”爸爸边干边说,“家里有点困难,妈妈就让我给你们打点月饼。”

  宋宏斌说,他看着锅里那黄黄的饼子,就说:“这分明就是一个大饼。”父亲笑笑说:“没关系,孩子,这也很好吃,不比买的月饼差,明年过中秋的时候,我一定让妈妈买点月饼给你们吃。”

  “父亲总是在奉献,却从未想过索取。”宋宏斌说,回忆起这些让他第二次泣不成声停止写作。

  遗憾的是没有一张与父亲的合影

  今年5月1日是宋宏斌的父亲宋德荣去世两年半,按照老家的习俗,3周年的祭日要提前半年过。

  看着坟前摆着父亲最爱吃的花生粥和豆浆稀饭,好几次试图调整情绪的宋宏斌,哭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以前,宋宏斌很少当面对父亲说声“我爱你”,甚至连一张合影都未曾拍过。

  “不照,我老头家照啥,给俺孙女照。”每次,家人外出游玩,提议要给父亲拍照时,他总是害羞地连连摆手,把孙女拉到镜头前,自己在旁边默默看。

  现在,对于父亲所有的思念,宋宏斌只有用文字来表达。蹲在坟头,他默默地点了一把火将书“寄”给父亲。

  “父亲,我没有辜负您对我的教导,我会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翻开《永远的父亲》,才念了这样两句话,宋宏斌就已泣不成声。

  如今

  依然没勇气修改但他会继续写下去

  初稿完成已将近3年时间,可宋宏斌始终没有修改。“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过修改,可始终没有勇气。”宋宏斌说,不少朋友向他索书,希望他能修订成册,送给大家。

  “以前只知道他喜欢唱歌,是我们小区的‘歌王’,没想到现在成了‘作家’。”老邻居60多岁的周女士说,宋宏斌父亲在世的时候很好客,自己的小孙子每天放学都跑去他家玩,所以想要本书作纪念。

  “父亲的离世对我是很大的打击,每一次回头看都好像在揭伤疤。”宋宏斌说,但他会继续写下去。(河南商报 见习记者徐方方 )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河南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