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部门联合发力 卢氏金融扶贫定制模式出炉
图/王伟宾
截至2016年底,我省77个县级政府设立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金额总计达7.79亿元,县均1000万元左右;小额扶贫信贷贷款余额为19亿元,贷款涉及贫困户94650户,贫困户获贷率仅为8.85%。
卢氏县在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战略中,被确定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工作重点县。2016年以来,卢氏县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全县贫困发生率由18.9%下降到15.3%。但贫困面依然较广、贫困程度依然很深,脱贫工程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万物复苏的春天,随着兰考脱贫摘帽,其他贫困县也加紧了脱贫步伐。卢氏县更是迎来了省级金融助推脱贫的“大礼包”:一项为卢氏县脱贫攻坚量身打造的工作方案日前出台,围绕贫困户和带贫农业龙头企业为主要扶持对象的金融联合体共同行动,和卢氏县一起创建省级金融扶贫试验区,破解贫困地区“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推进卢氏县如期脱贫。
来看看这项由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金融办、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等6部门联合推出的《金融助推卢氏县脱贫攻坚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卢氏县带来了哪些金融扶贫利好。
1 划重点!卢氏能得到哪些金融脱贫政策?
目标:扶贫小额信贷全覆盖
在贫困地区,出于金融机构的条件限制,贫困户贷款非常困难。方案提出,以贫困户和带贫农业龙头企业为扶持对象,以参与金融扶贫的银行为贷款主体,通过建设和完善信用体系,建立金融助推扶贫机制。实现对符合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全覆盖,确保2017年对卢氏县扶贫小额信贷规模有较大增长。
贷款对象有两类
方案明确提出,贷款对象有两类:一是贫困户。条件是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有一定技能素质和有较强信用意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是带贫农业龙头企业。即符合贷款条件、签订带贫协议、带动贫困户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对带贫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对农民合作社(带动一定数量贫困户的农民合作社、贫困户参与新组建的农民合作社)比照带贫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执行。
扶持模式:直接扶持+间接带动
直接扶持。对有就业创业潜质和一定技能素质,有意愿发展脱贫产业的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创业脱贫。
间接带动。通过龙头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带动一定数量贫困户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融资成本降低
对贫困地区的创业者和企业来说,融资贵是个大问题,《方案》对此提出了解决办法。
在银行贷款利率方面,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参照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对带贫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原则上按照贷款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10%。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
在这项金融扶贫系统工程中,引入了担保、再担保增信,分担防控风险。在担保和再担保费用方面,省农信担保公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收担保费,对带贫龙头企业按1%/年收取担保费;省担保集团为省农信担保公司提供一定比例的连带责任再担保,并按照在保额的0.2%/年收取再担保费。
落实贴息政策。县级政府统筹相关资金对扶贫小额信贷借款给予贴息支持,对符合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带贫农业龙头企业的担保贷款,按照年贴息率3%进行贴息。
2
政策解读:金融扶贫红利如何真正落地?
政策频出,贫困户获贷率依然低
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贷款困难,是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关键。
据了解,长期以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在定点帮扶、金融扶贫合作等方面加大了帮扶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等5部门下发了《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小额信贷扶持范围、重点和方式。2015年1月,省扶贫办等6部门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的实施意见》;人行郑州中心支行为加大扶贫再贷款投放规模,2017年起在兰考、宜阳、汝阳等12个县开展试点,对试点县中投放规模较大、扶持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较多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允许其投放的贷款利率在原定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适度上浮。
我省扶贫小额贷款运行情况如何?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省77个县级政府设立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金额总计达7.79亿元,县均1000万元左右;在风险分担上,银行与政府的分担比例为2∶8至4∶6不等。小额扶贫信贷贷款余额为19亿元,贷款涉及贫困户94650户,贫困户获贷率仅为8.85%。
从调查数据不难发现,贫困户获贷率低,银行风险防控心理较强。“金融扶贫相关配套措施有待改进。”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处长高玉成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扶贫风险缓释机制不健全。尽管多数贫困县建立了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但存在风险补偿方式和比例不明确或者比例不当等问题,金融机构顾虑较大。二是贫困地区金融需求信息不明确,金融机构对接难度较大。
抓“牛鼻子”,创新风险分担机制
显而易见,扶贫风险缓释机制不健全,是导致金融机构扶贫小额信贷推进不积极的主要原因。6部门联合为卢氏定制的金融扶贫模式力图改变这一状况。
《方案》提出建立风险补偿金和风险补偿机制,按市场规则推动扶贫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一框架中,贷款风险被分散。一是对贫困户扶贫贷款实际发生的风险,卢氏县政府、卢氏农商行、省农信担保公司和省担保集团分别按照30%、10%、40%和20%的比例分担风险;二是对农业龙头企业扶贫贷款实际发生的风险,卢氏县政府、卢氏农商行、省农信担保和省担保集团分别按照20%、20%、40%和20%的比例分担风险。
“这就是政银风险分担机制,各方按比例承担风险。”省农信担保公司总经理刁玉新说,“政策性担保公司介入其中并成为关键一环,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合作银行的贷款风险,提高其开展扶贫小额贷款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金融扶贫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案》提出建立政府增信机制,对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等相关机构的风险同样给予了适当的补偿,使这一金融扶贫链条上的各方利益相互得到相应保证,形成良性循环。
政府增信机制包括的内容具体来说,一是设立县级风险补偿基金。卢氏县政府设立5000万元县级风险补偿基金,对扶贫贷款实际发生的风险按比例进行补偿。
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统筹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安排担保风险补偿金,对省农信担保公司和省担保集团所发生的代偿给予合理补偿,并建立省级风险补偿资金的持续注入机制。
三是发挥农险增信保障作用。中原农险积极跟进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保产品要提供最优惠保险费率。通过开展人身和财产安全等保险业务,缓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在扶贫险种上绝不盈利。”中原农险董事长毕治军说。
梳理以上具体措施记者发现,《方案》力图实现扶贫开发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的有机结合。“制度上的突破,可以更好推动金融扶贫产品的创新。”国家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
抓保障,“输血”更要“造血”
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和审批程序,而对于贫困户来说,先天条件缺失,这让金融扶贫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要建立贫困地区的信用评价体系。”参与《方案》设计的刁玉新说,没有信用评价体系,之后的一系列金融扶贫措施都无法跟进实施。
最新消息是,按照方案要求,目前卢氏县已经建立起了县金融扶贫服务三级组织,正在加快推进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级工作,与合作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立农村信用体系,预计6月底前实现全县信息采集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提出把有能力、有意愿贷款发展小规模经济的贫困户作为直接扶持对象;把无生产经营能力、无贷款意愿的贫困户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带动扶贫。除此之外,《方案》特意强调,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要以股权、基金等投资方式,支持参与产业扶贫的农业龙头企业。
这样的设计无疑是为了让金融扶贫政策更具有连贯性。“方案不仅考虑如何强力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更多的是在做一些长远规划,鼓励扶持产业脱贫。”人行郑州中心支行金融研究所所长李天忠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外部支持必不可少,但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必须要有内生动力和活力。“帮助贫困地区提高素质、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是这个方案更想表达的意义。”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记者 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