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未来3年郑州市区供应住宅用地3.6万亩

郑州地产调控再放“大招儿”,按计划,未来3年,约合180个绿城广场面积大小的商用住宅用地将投放至郑州市场。

  记者陈骏

  核心提示|郑州地产调控再放“大招儿”,按计划,未来3年,约合180个绿城广场面积大小的商用住宅用地将投放至郑州市场。这一从解决供给需求矛盾角度着手的措施被不少地产业内人士视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终极大招儿”,但对于此,也有一些地产人士表示具体效果要看未来供地区域的分布,此举或将拉大郑州房产的区域与品质差价。

  调控政府放“大招儿”:未来3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3.6万亩

  11月4日上午,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则消息,未来3年,郑州市区计划供应住宅用地2400公顷(约合3.6万亩),这也意味着在未来3年,将有约合180个绿城广场大小的住宅用地投放郑州市场。

  消息称,为保障郑州市住宅用地市场健康、平稳、有序发展,根据往年土地市场运行情况和目前土地市场需求,将郑州市市本级2017-2019年三年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公布。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郑州市主城区全年供应商品住宅用地4911亩。而在做出“年底前集中供应6000多亩”的决定前,今年前8个月郑州共供应住宅用地约5300亩。

  未来3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3.6万亩

  2017年计划供应840公顷2018年计划供应780公顷2019年计划供应780公顷

  三年合计2400公顷

  各年度具体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按照年度房地产市场状况、市场需求情况进行编制,为住宅用地市场供应提供充足土地。

  声音1

  “3年计划”给予市场一个稳定且充足的“供地预期”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表示,对于郑州市国土局这种做法比较欣赏,也坚决支持。“大计划有了,小步骤可调,给开发商稳定预期的同时,可以根据市场动态及时不断地调整节奏,从管理的角度是科学的,从决策的角度是睿智的。”

  这则消息虽只有寥寥百余字,但却被许多业内人士视为“重磅”。原因很简单,这一从解决住宅“供需矛盾”角度着手调控的政策,被业内许多人士视为调控房价的“终极大招儿”。

  “物以稀为贵,房价上涨过快的一大原因是住宅用地的稀缺。如果未来供地计划不明朗,购房者的‘潜在担心’会加剧房价的暴涨。”在地产从业人士孙先生看来,瞄准“供需矛盾”,一个明确的且份额不小的供地计划或将郑州房价带入“平稳期”。

  对于此,宋向清更是给予“点赞”。他表示,此举就是在给开发商一个基于土地供应的稳定预期,是国土部门计划与决策与时俱进的体现,可以看成是政府机构行政管理和市场服务等改革和创新的具体实践,具有预见性,引导性,值得称赞。

  在宋向清看来,我国房地产领域近几年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可称为“3方各负三分之一的责任”。“首个‘三分之一的责任’应该由开发商负。”他表示,部分开发商哄抬房价,捂盘惜售,违规开盘,夸大宣传等方式给社会造成误导甚至恐慌。“这也是开发商事实上在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同时,为什么还挨骂的原因。”

  其次,“第二个三分之一”应该由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者负。他分析说,楼价飞涨,单靠开发商是涨不起来的。正是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者直接做了开发商涨价的帮手,才有意无意地推高了房价。而“第3个三分之一”的责任应该由相关政府部门负。在宋向清看来,部分城市相关政府部门对楼市走势缺乏预见性,对可能的问题没有建立相应的政策储备,不能事先做出预防性政策警示等行为都是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些事态已经显现,本可以立即遏制,但相关部门却‘宁可再等等,不愿先试试’,以至于每每出了问题才临时抱佛脚,属于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这种情况下,不出问题是偶然的,出问题是必然的。”宋向清说。

  声音2 房价总体见缓,区域差价或将拉大

  供职于国内某一线房企的资深地产人士方先生在同意“有效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基础上,也给出了“郑州房价区域差价、品质差价”将进一步拉大的判断。

  前有土地招拍挂“熔断机制”,随后推出“限购限贷”政策,政府调控又给予市场一个稳定且充足的“供地预期”。近来,密集出台的“一揽子”供地计划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彰显了郑州市政府重拳整治房价过快增长的决心”。

  但在这种业界共识中,还有另一种声音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具体效果,还要看这些土地的具体分布。”基于目前所公开的信息,方先生分析说,这一总量的公布肯定会给“郑州房价”带来更多的理性,但还要看具体区域内的供求关系。“打个比方说,再怎么供,‘南龙湖’的价格也不会高过‘北龙湖’,而‘北龙湖’也注定不可能成为‘白菜价’。”他表示,房价的涨与跌并非一种简单的“条件反射”,一个地方是否能够成为热点,除自身“资源禀赋”外,还要结合人口分布所带来的区域供需情况才能够做出判断。

  从放出未来3年供地计划后,大河报记者在采访中所听到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在其中,有这样一种声音引起了记者的关注:“着眼这座城市的未来,如果因为房价过高,而让许多年轻人与这座城市擦肩而过,那将是一种莫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