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职称改革将更重实际工作 大学将打破终身制
说起职称,不少职场人尤其是高校、事业编技术人员有着欲说还休的尴尬与无奈。9月23日,在全省职称大会上,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社保局局长郑子健,一针见血地分析当前职称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下一步职称改革之路。
【个例】一篇论文仨人花钱加名字 评职称逼出来的“捷径”
此前,国内媒体曾写过这么一篇文章《论文基金标注莫玩一石三鸟》。该文披露某论文发表时竟然标注了10个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等都尽在其列。
一篇论文,挂上数个项目“阶段性成果”的名号,快速完成几个项目的结题。这种不端学术行为,在高校甚为流行。 河南一所大学的教师王教授,从业近30年,不少年轻讲师不关注教学、学术,都来请教如何尽早评上副教授,求指点并给予捷径引导,更不惜花钱买论文,破费求别人发表的科研成果加个名字。“这事儿屡见不鲜。” 王教授讲述,2014年他曾写过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先后被三名年轻讲师打招呼,求缀名儿。“环境逼着你走捷径,职称这事儿,是该彻底改革了。” 这种情况,从公开叫卖的各种期刊杂志上也可见一斑,记者曾调查过高校论文利益链,评定奖学金,能收录知网的价格一般在400元以上,登高校学报的价格在800元左右,能上核心期刊,那价格就得以万起了。 “太急功近利了,职称评定的指挥棒在哪里,大家都往哪里钻,不论以什么样的手段达到目的,有时你会发现,一个课题不断变更负责人,你评上了,赶紧把课题负责人让给我。这样怎么能行?”王教授很忧虑。
【问题】 职称成了“利益调节器” 一评定终身是最大短板
职称改革势在必行,9月23日,在全省职称大会上,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社保局局长郑子健,就一针见血地分析了当前职称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传统系列申报人员越来越少,新兴产业和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迅速成长,现行的29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郑子健指出,除了形势发展外,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等与职称联系过于紧密,与职称的挂钩项目越来越多,导致职称成了“利益调节器”,越来越偏离其人才评价的本义。 评价方法不够丰富,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也是面临的突出问题。“实际评审中大多采取审阅申报材料、论文答辩、集体评议、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审方法过于单一,评审结果不够全面客观。”郑子健指出,尤其是一些地方职称评审中存在简单化现象,甚至将每项科研成果进行简单累加,如一篇论文多少分、一本专著多少分、一项课题多少分,谁的分数高就在职称评审中占有优势,“这样的简单化倾向与科学研究的精神是相悖的。”郑子健认为,人才评定标准单一,忽视了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贡献,对不同领域、不同门类的人才使用一把尺子进行简单量化,没有建立分层、分类、针对性强的科学评价体系。 而当前,职称制度最大的短板当数聘后管理不到位。“一评定终身、一聘定终身现象普遍,缺乏对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发展的要求,获得高级职称后,缺乏继续教育和业务能力持续提升的动力。”郑子健说,还有不少单位聘期考核、年度考核流于形式,致使一些人员在获得高级职称后因没有被解聘的压力而不畏进取,积极性减弱,滋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思想,同时也挫伤了那些没能晋升职称人员的积极性。
【走向】 高校“以聘代评” 卫生计生更重临床
涉及行业多、面广线多、工作复杂,这些都是当前职称改革面临的大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我省职称改革也有“小成就”,2012年开始,省里部署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经过两年试点,2014年全省推开,2015年进一步完善,这得到了上级部委的认可。
从2016年起,我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职称外语不作为必备条件,改由用人单位根据系列、专业和岗位特点,自主确定职称外语是否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这个改革,解放了不少一线技术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定之路。 以后,全省职称评定之路,该怎么走?郑子健给出了以下一些方向,更接地气,不再一刀切,更重实际工作。
“绿色通道”继续有,还要更加畅通。郑子健指出,在对海外留学回国高层次人才和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开辟职称评聘“绿色通道”的基础上,今年,我省进一步畅通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业绩特别突出的人才、基层一线急需紧缺人才,可不受单位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额限制,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最受诟病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重点是完善分类评价办法,进一步下放高校自主评审权,逐步推行“以聘代评”,“这就打破了终身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实现与岗位设置管理、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相衔接、相配套。”郑子健指出,2016年,省里修订了高校教师评价标准,将高校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和推广服务型三大类,分别设置不同的评审条件。
下一步卫生计生系列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分级分层评价,面向临床一线,更加注重工作实绩,改革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价办法,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基层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外语、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要求,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和工作实绩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把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病案病历、技术报告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同时,加大对基层一线急需紧缺人才政策倾斜也是改革的一个大方向。郑子健希望,通过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职称评定改革,能真正去除职称评定上的弊端,营造风清气正的职称工作环境。(记者 付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