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3 08:17:00 来源:中奢网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播出不久,里面的鱼酱一夜之间变得大家都想寻觅的美食,淘宝上一瓶鱼酱现在下单,要等到7月份才能拿到手。其实大海馈赠给我们的美味酱料又哪止鱼酱?下面就来尝尝那些来自海洋的虾兵蟹“酱”吧。
虾酱
对于虾酱应该大家都不陌生,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就有介绍到香港大澳的虾酱。虾酱是韩国、中国沿海地区、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的调味料之一,是用小虾加入盐,经发酵磨成粘稠状后,做成的酱食品。由于虾酱是一种储藏发酵食品,在储藏期间,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使之具有独特的清香,滋味鲜美,回味无穷。而且小虾所含钙质分解后成为易于人体吸收的钙,脂肪转化为脂肪酸,因此虾酱同时也是优质蛋白质、钙和脂肪酸的丰富来源。
虾酱的食用方法很多,既可用作各种烹饪和火锅调味料,又可用于做出许多独特的美味小菜,如鸡蛋蒸虾酱、虾酱炖豆腐、辣椒蒸虾酱等。最容易做的是鸡蛋虾酱饼。把油烧热后倒入虾酱,加葱末、蒜末、干红辣椒段,少许黄酒和醋,炒熟后浇入打散的鸡蛋烙成饼就可以了,如果是春季吃,加入少许香椿味道会更好。
虾酱的分类有很多,其中最多人熟知的就是沙茶酱。
XO酱
XO酱是黄炳华(江苏吴江人)先生发明的一种调味料,采用数种较名贵的材料研制而成。XO酱首先出现于1980年代香港一些高级酒家,并于1990年代开始普及化,而蚝油大王李锦记亦成为XO酱之先行者。黄炳华先生当年出任香港半岛酒店的行政总厨,特别对其酒楼嘉麟楼出品的马拉盏的口味作出修正,加入香口虾子和特级瑶柱,再辅以精磨蒜蓉和原条辣椒。
XO酱的材料没有一定标准,但主要都包括了瑶柱、虾米、金华火腿及辣椒等,味道鲜中带辣。在澳大利亚的悉尼,由于当地对食物入口的限制,促使当地华人要就地取材来炮制XO酱,他们使用三文鱼来取代瑶柱和虾米。但意外地发现这种独特的风味亦甚吸引人。以至于有不少港人都爱拜托在澳大利亚的朋友回港时把三文鱼XO酱带回来。而事实上,当XO酱在全世界的中华料理界开始普及,各家餐馆所制作的XO酱亦有所不同,当中的配方亦成为了各餐馆的商业秘密。
鱼露
鱼露,又称鱼酱油,是一种广东,福建等地汉族传统调味品,能够延续至今,与其独特的风味密不可分,主要包括鲜味和咸味;是闽菜、潮州菜和东南亚料理中常用的水产调味品,是用小鱼虾为原料,经腌渍、发酵、熬炼后得到的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汁液,色泽呈琥珀色,味道带有咸味和鲜味。
鱼露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鱼露,应是指腌制咸鱼时排出的鱼汁,这些鱼汁的成分除了盐水,主要是鱼类蛋白水解产生的多种氨基酸,既鲜味又营养,渔民觉得倒掉可惜,就留下来充当调味料。潮汕人也将这种鱼汁称为“醢汁”,将腌制的海产品称为“咸醢”。如清光绪《揭阳县正续志》记载说:“涂虾如水中花……土人以布网滤取之,煮熟色赤,味鲜美,亦可作醢。”这里“醢”是指用鱼(虾)肉制成的酱料。
蚝油
广东称牡蛎为蚝,蚝油是用蚝(牡蛎)熬制而成的调味料。味极鲜蚝油是广东常用的传统的鲜味调料,也是调味汁类最大宗产品之一,它以素有"海底牛奶"之称的蚝牗牡蛎牍为原料,经煮熟取汁浓缩,加辅料精制而成。蚝油味道鲜美、蚝香浓郁,黏稠适度,营养价值高,亦是配制蚝油鲜菇牛肉、蚝油青菜、蚝油粉面等传统粤菜的主要配料。
蚝油用途广泛,适合烹制多种食材,如肉类、蔬菜、豆制品、菌类等,还可调拌各种面食、涮海鲜、佐餐食用等。因为蚝油是鲜味调料,所以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凡是呈咸鲜味的菜肴均可用蚝油调味。蚝油也适合多种烹调方法,既可以直接作为调料蘸点,也可用于加热焖、扒、烧、炒、熘等,还可用于凉拌及点心肉类馅料调馅。
蟹酱
蟹酱比起虾酱,并不是很多人熟悉。蟹酱和鱼露、虾酱一样,也是加盐后发酵的调味品,但生产情况远不如虾酱普遍,产量也不大。每100千克鲜蟹可制成蟹酱120千克左右。其实蟹酱也可以自制,做法很简单。
把小螃蟹捣碎,加入盐、红酒糟、高梁酒,放入石磨中慢慢地耐心地碾碎,直至从磨槽流出的呈稠膏酱状。磨好的蟹酱要进行调味。高梁酒可以多放些,这样不但有利于蟹酱的保存,也会令酱的香味突升,而且还能去除腥味,白糖,盐和辣椒粉按个人的喜好搁放。螃蟹酱的制作是需要一层一层来完成的,并不是把所有的螃蟹一起放到坛子里去捣制,直到一层层捣碎如泥的螃蟹酱添满了整个坛子为止。做好的螃蟹酱用密封性较好的瓶子装好,存上一两年都是没问题的。吃时舀上一小碟,洒上点芝麻,便是极美味的一种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