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2 08:26:00 来源:河南日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两个月过去了,这项改革在我省的推进情况如何?
改革掀起创业潮,新登记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
5月10日上午,提起办理营业执照的事,前一段刚刚注册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王金亮至今仍兴奋不已:“没有最低资本限制了,不用验资报告了,经营场所也放宽了,头天递交材料,第二天就拿到执照了!”
两个月来,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这项改革的“红利”。最新统计显示,3月1日至4月30日,全省各级工商机关新登记市场主体16.9万户,同比增长38.9%;新登记资本总额2008.9亿元,同比增长158.4%;日均受理咨询量近万人次。我省新登记市场主体呈现出从未有过的井喷式增长局面。
统计同时显示,在新登记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小微企业、第三产业占绝大多数。其中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当月,我省新登记的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占比高达 94.35%。
省工商局局长周春艳认为,由于大幅度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还权于市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成效已在我省初步显现:社会投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尤其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以简政放权为特征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鼓励创新创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评价说。
严管加诚信,拧紧市场“安全阀”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极大激发了投资兴业的活力,但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据介绍,大多市场主体能够理性响应注册资本认缴制,没有出现畸高畸低认缴注册资本的情形。但也有个别投资者在没有实质资本的情况下申请骤增注册资本,还有的投资者约定前5年认缴小部分出资,大部分出资第30年一次性缴足等,为市场交易埋下隐患。
“注册资本认缴额度、缴付时间虽然由公司自主决定,但公司股东(发起人)的出资义务没有发生改变。股东未按约定实际缴付出资的,要根据法律和公司章程承担民事责任。”省工商局注册处处长尹光炬说。
新登记制度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取消年检而改为由企业主动公示年度报告,如何加强对企业事中事后的监管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周春艳表示,工商部门将积极参与、配合有关部门依据上位法,加快完善涉及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形成规范的操作细则。同时,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严肃惩处。
“宽进”之后,如何把该管的管住,考验着“守门人”的智慧。“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一定要发挥好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张占仓说,要强化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改过去的“一家监管”为“多家齐管”。
拧紧市场“安全阀”,最终要靠全社会。专家普遍认为,要充分发挥媒体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以及行业协会的自治自律作用,实现社会协同共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所有监管部门信息要在同一平台上显示、查询,让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郭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