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中岳观察:写好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新城”

“撑天一根担日月,拔地千笋写春秋”。对于郑州而言,五年时间实现从二线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飞跃,并非激动人心、吸引眼球的宣传炒作,而是肩负自身使命的必然要求。

  9月25日,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在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郑州要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撑天一根担日月,拔地千笋写春秋”。对于郑州而言,五年时间实现从二线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飞跃,并非激动人心、吸引眼球的宣传炒作,而是肩负自身使命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交通枢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这是中央给郑州确定的未来发展目标;发挥龙头带动和核心增长极作用,引领河南参与国内外竞争、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郑州的新任务。这显然意味着郑州在中国的城市势力版图中,位次将前移,功能将强化。

  尤其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更是郑州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有五个评判标准: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其具备五大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以此标准和功能来看,尽管目前的郑州仍有一定差距,但是从现在起发力国家城市中心城市建设,关系“建设出彩中原”的伟大进程。“五大国家战略”落户河南,既让我省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凸显河南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催生郑州城市发展新课题。中心城市的培育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向度越来越高,省会郑州无论是区位优势还是后发优势,都在进一步放大,“国际范儿”也与日俱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然成为一道“必答题”。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目前,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者,全国有好几个省会,已呈竞争之势。郑州要想成为赢家,必须在城市规划管理上苦练内功,这关系着城市综合实力的强弱,而城市吸引力和综合实力成正比。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经济体量、发展潜力等硬实力,也包括治理水平、宜居度等软实力。对于集“米字形”高铁枢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贸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郑州来说,这种硬实力为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撑。投资6.5亿元的陇海路——中州大道立交桥,因为规划不周通车后成为新堵点的事实,是郑州城市软实力存在明显“短板”的生动体现。尽快补齐“短板”,让城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相得益彰,才能写好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新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