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离婚为买房”成热议话题 折射文化冲突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假离婚”照见的,不是道德的缺失,而是思维观念和经济结构的“痛点”、法律法规监管的空白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漏洞。

  编者按当“离婚为买房”再度成为坊间热门的话题,仅从道德层面来解析,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惑。在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假离婚”照见的,不是道德的缺失,而是思维观念和经济结构的“痛点”、法律法规监管的空白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漏洞。

  “离婚为买房”,折射文化冲突,但并没有损害家庭,从现代工业文明角度来讲,无可厚非。

  郑州婚姻登记现魔幻时刻,房价疯涨夫妻为买房离婚。上周,共有505对新人前往郑州市各区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同时,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的夫妇,却有554对之多。有的当事人并不刻意掩饰,办手续时聊楼盘、聊房价,坦言离婚是为买房。(见9月6日《大河报》)

  郑州楼市连涨40个月,是催生“离婚为买房”的主要推手。人民网记者报道,有开发商只给购房者120秒选房时间,逾时则被视为放弃选房资格。有购房者从凌晨5点排队到上午11点选房,看着电子屏上价目表,竟然眩晕:短短6个小时,每平方米房价涨了2000元。

  “离婚为买房”,究竟对不对?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该行为并未违背法律。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一张离婚证,不仅首付能省百十万,还能享受契税优惠。那么它是否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固然不排除有假戏真做、弄假成真,“假离婚”变真离的悲剧,但绝大多数夫妻,假离后原有感情生活轨迹依然维系,甚至这一信息连其父母、子女都无从知晓。不涉及第三者,不影响家庭和睦,其带来的经济利好可以让年迈的父母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自己也更有底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唯一弊端是,不能冲击“最美家庭”荣誉称号,这个奖难度系数挺大的,得不到也甭遗憾。敢于假离婚的一般都是真感情,有网友甚至戏言:离婚买房是对夫妻感情最佳的褒奖。

  然而为何社会对此褒贬不一?这就涉及文化冲突了。“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传统价值观认为,离婚有损道德,在传统农耕社会,妇女地位低下,这样的顾虑是合理的,一些农村地区依然沿袭着巨额彩礼旧俗,也是为了维系婚姻的稳定性。然而进入21世纪,个体经济愈来愈独立,精神诉求也日趋多元化,一些人意识到,低质量的婚姻维系,反而才是不道德。“离婚为买房”,折射文化冲突,但并没有损害家庭,从现代工业文明角度来讲,无可厚非。

  新旧文化冲突,也体现在其他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一篇报道《好一位深圳姑娘》令笔者记忆犹新。文章讲深圳姑娘买水果,在摊贩称好重量后,掏出自身携带的弹簧秤,当场又称一遍,发现少称了二两,卖家内疚,却多退了钱,她又坚决将多退的钱退还。这体现了深圳青年强烈的规则意识。笔者也想如法炮制,幸亏家人制止,说当着面再过秤,明显就是对人的不信任,甚至蔑视。现在一般都选择到超市买菜,宁可贵点。

  农耕时代好比人类儿童阶段,天真淳朴;工业文明好比成人阶段,理性冷静。现代工业文明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就像一个人从孩童到成年,必须经历的青春躁动期。余华在《兄弟》后序中写道: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四十年之中,该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观念冲突,在隔代人之间、同代人之间激烈交战!在新的起点上,必须摒除农耕时代的一些思维陋习,用新的时代思维来剖析诸如“离婚为买房”等新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