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4 07:11:00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杜氏家人在医学业务会议上探讨学习
映象网讯(记者 李国营 见习记者 李雪妮/文图)树大分杈,人大分家。儿女长大后,一般会另立门户过自己的小日子。在焦作市却有这样一个大家庭,兄妹5人成家后,仍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共同传承着父亲的中医事业。
如今,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男女老少21口人,靠着世代相传的家风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团结互助,济世救人,演绎了一部现代版的中医“大宅门”故事。
【家族】
5兄妹拧成“一股绳”传承中医
焦作市西建材市场北门,循着空气中浓浓的草药味,一栋简朴的2层小楼映入眼帘,门头悬挂的“杜氏中医门诊”牌匾简单而醒目。
杜家老三杜重庆,杜氏家族现在的“掌门人”,道出了自己的家世:杜家本是济源山区一普通农民,父亲杜荣星(已故)小时候,为救其母,学得了岐黄之术,创立了杜氏中医。
“父亲说肝病就是一座山,我们家要发挥愚公移山精神,通过子子孙孙的不懈努力,最终挖掉这座山。”杜重庆说,为了发扬传承杜氏中医,父亲带领兄妹5人研习中医。
上世纪八十年代,杜氏中医声名远扬。1995年,杜荣星应邀出山,举家迁入博爱县。2000年,一家又迁至焦作。
“父亲教导我们说,只有我们兄妹5人团结一致,才能把中医事业发扬光大。”多少年过去了,杜重庆兄妹一直清晰记得父亲的教导,并坚持抱团打拼。
【内助】
4个媳妇谁都没有捣鼓过分家
杜家大儿媳妇郝青20多年前嫁到杜家,婆婆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积极扶持杜家事业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她。
“丈夫坐诊忙不过来时,我会在一旁打打下手,端个茶,递个水啥的,平时我努力搞好后勤保障,尽量不让家庭琐碎分散丈夫的心,让他能专心致志地钻研中医事业。”郝青说。
在这个家族门诊里,4兄弟每人负责一个领域,各司其职,几个媳妇也相互效仿,心甘情愿地充当贤内助角色,为杜氏中医的发展献力献策。
老四媳妇张华嫁到杜家后,通过努力考取了国家职业药剂师证。“丈夫研究的是中西医结合疗法,我想和丈夫在事业上互相扶持,为他分担事业上的忧愁。”张华说,家族的壮大,需要每个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至于平常人家鼓动分家的“枕边风”,张华说,在杜家根本没有发生过,杜家的媳妇们发挥的都是有利于家庭团结、家族壮大的正能量,从来没有给整个家庭带来过负能量。
因家庭和睦,1999年,博爱县为杜家颁发了“五好文明家庭”的牌子。
【相处】
婆婆垂范 妯娌20多年没红过脸
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姑嫂关系,从古到今,都是人们认为最难处的关系,也是让众多家庭头疼的事。在杜氏家族,4个儿媳妇、1个小姑子、1位老母亲,6个女人不但没有上演过婆媳、姑嫂“大战”,反而相处得胜似亲母女、亲姊妹。“前不久,母亲生病住院,4个儿媳轮流伺候,端屎端尿,精心照顾,医务人员都以为是亲闺女。”杜重庆乐呵呵地说。
提起杜家老母亲,4个儿媳无不称赞,说婆婆是她们见过的最好的婆婆,待她们比亲闺女还要亲。“婆婆总是设身处地地为我们小辈着想,我们娘家的事她也总是尽心操办。将心比心,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婆婆好。”杜家二儿媳杨引说。
杜家三媳妇赵景说:“都说妯娌、姑嫂之间矛盾多,但是20多年过去了,我们真没有红过脸。”
姑嫂们一致认为是母亲榜样树立得好。她们说,先前祖母卧病在床多年,婆婆对祖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们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保障】
家庭会议让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一大家子人齐头并进、团结互助,光靠良好的家风是不够的,还得需要完善的制度。
杜重庆拿出一个蓝皮小本说,早些年前,父亲参照大医院的管理制度,结合自家的情况,制定了这本“蓝皮书”,要求家里每个人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此外,杜氏家族的四大会议:晨会、业务会、家庭会、决议会,在整个家族的工作和生活中意义重大。
“决议会,也叫五大常委会,由我们兄妹5人参加,这个会议具有最高决策权,在这个会议上通过的决定,家里人只有执行权而不能有任何异议。”杜重庆说,在其他会议上,每位家庭成员可以把工作与生活上的矛盾摊开,然后他们兄妹召开决议会将矛盾一一消灭在萌芽状态。
如今,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男女老少共21口人,他们仍住在一个大院内,共同经营,协同工作。
杜丹枫,在杜氏四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属于第三代,也已经为人父,“从小我就耳濡目染了家里人尊老爱幼、团结一致的好传统,我会将这些好传统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
当亲人勾心斗角、反目成仇的事件屡见不鲜时,像杜氏家族这样,几十口人能几十年其乐融融地在一起生活,总不免让人疑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对于这个问题,杜家5兄妹虽然用了不同的言语,但其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尊老爱幼、团结一致。但愿杜氏一家生活更加美好,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也希望更多家庭能像杜氏家族一样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