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天的激战中,中国体育健儿在多个赛场揽金夺银,最终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和奖牌上均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实现了出征伦敦前所确定的“成绩一流”的目标。
但是,纵观中国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有诸多惊喜,也有一些隐忧。
惊喜的是,90后的年轻人在多个项目上开始独当一面;忧虑的是,在田径和三大球项目上,我们依旧难有突破。
“90后时代”即将来临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在伦敦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看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登场,又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冠军诞生。
16岁的叶诗文、曹缘、张雁全,19岁的陈若琳、孙玉洁,20岁的陈定,21岁的李雪芮、孙杨,22岁的李雪英……在金牌榜上,有近一半的运动员属于90后,他们用金牌在伦敦掀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中国青春风暴”。
在游泳赛场,原本成绩一直难有突破的中国队迎来了两个领军人物的诞生,16岁的叶诗文连夺女子400米混合泳和女子200米混合泳的金牌,并打破了前一个项目的世界纪录;21岁的孙杨,则轻松摘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和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桂冠,并打破了后一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在跳水项目上,16岁的曹缘/陈雁全组合和19岁的陈若琳/汪皓组合,轻松摘得男、女双人10米跳台的金牌。这也充分说明,在郭晶晶等老将退役之后,90后逐渐肩负起了中国跳水“梦之队”继续创造辉煌的重任。
在女子举重赛场,22岁的河南姑娘李雪英以破奥运会纪录的出色成绩证明了90后的中国举重姑娘依旧强大。
在击剑赛场,参加女子重剑团体赛的19岁的孙玉洁,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地刺出锁定金牌的一剑,夺取了中国击剑项目奥运会历史上首枚团体击剑金牌,成为了历史的书写者。
在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刚满20岁的中国小伙陈定以1小时18分46秒的成绩,为中国田径队夺得伦敦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并刷新了该项目的奥运会纪录。
中国90后选手的异军突起,充分说明了中国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假以时日,4年后的巴西奥运会,这些年轻人将成为中国代表团的“顶梁柱”。
弱势项目尴尬依旧
“中国青春风暴”势不可挡,但集体项目特别是三大球的成绩却继续让国人感到尴尬。
在中国代表团抵达伦敦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就曾表示:“在三大球的成绩上不取得突破,中国就成不了体育强国。”
一语成谶!随着当地时间8月7日晚中国女篮被澳大利亚女篮无情击溃,无缘四强,宣告了中国三大球彻底告别伦敦奥运的舞台,也宣告了中国迈向体育强国之路依旧漫长。
与以往一样,在金牌榜上,中国军团高歌猛进,但最能体现一国体育硬实力的三大球,却习惯性地抬不起头——男足、女足和男排早就倒在了奥运资格赛。好不容易挤进奥运大家庭的男篮、女排和女篮,也没能给国人带来哪怕一丝一毫的惊喜。其中,男篮以全败的战绩告别伦敦,女排则在以2 3负于日本队之后无缘四强,女篮同样与奖牌无缘。
如此惨淡的三大球项目成绩,显然与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榜地位不相符合。其实,我们早已发现,在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往往能够在前期占据金牌榜第一的位置,但是在后面几天,一旦田径比赛和集体项目开始之后,中国就很难再有冲金点,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人后来居上。
集体项目相对于其他个人项目,对于群众体育的激励更为巨大,影响也更为深远,在昨天举行的中国代表团总结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刘鹏也不无感慨,“五支球类集体队伍参赛,女排、女篮、女水(球)和女曲,成绩都不理想,而男篮没有进入八强,说明我们与世界强队差距很大,要下更大的功夫,做更多的努力。”
或许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体育还是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在保持优势项目的同时,如何在弱势项目中提升竞争力?
(记者 韩成栋 郑昆)